华为和奇瑞联手,这一次要“插刀”整个新能源圈?
01
我先打个比方。
现在的新能源市场,就像夜市烧烤摊。
摊位越来越多,肉串越来越卷,可好吃的那几家,其实就那几个。
大家都知道前阵子比亚迪、特斯拉打价格战打得天昏地暗,问界和理想一度成了讨论主角。
但最近,让我心跳一下的,是华为和奇瑞捅出的新动作。
说人话就是,这俩大厂干脆别“谈恋爱”了,直接“扯证”,连家底都捆一起了。
我有个做零部件的朋友,这两天都被问炸了。
“你听说了吗?”
“智界和问界会不会打架?”
外行看来这事像不断换壳,其实华为这回真不装了。
02
简单梳理下核心。
这回不是啥合作协议。
是两家拉了个‘智界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真的组了家庭。
不是贴牌,不是‘你出系统我出壳’那种草台班子。
我们编辑部有人以前兼职看过不少合资公司斗法。
一般都是谁钱多谁说了算。
但这次不一样。
华为摊牌要全流程参与,不仅产品定义,还盯着销售和服务,搞成‘产销服一体化’。
这套打法像不像当年它做手机那一套?
一句话,要的就是彻底掌控品牌体验。
产品是我说了算,服务也是我自己管,谁也别推锅。
你要是只了解华为的HI模式、智选车啥的,这次请直接抛弃。
人家已经不藏了,上桌明牌。
我就问,这阵仗,谁能顶得住?
03
那为什么是奇瑞?
有人问,明明问界已经爆得不行,为啥还要拉奇瑞做新公司?
这事的底层逻辑不难。
奇瑞发动机牛、代工也搞得溜,把控硬件没输过谁。
但你在朋友圈发‘我买了台奇瑞’,和发‘我买了台华为智界’,心理落差大不大?
打个比方,奇瑞技术像水烧得开,但品牌力的锅盖子总扣不上。
华为刚好不缺“盖子”。
那干脆奇瑞管生产,华为盯体验,市场份额一起冲。
之前智界S7首秀那拉垮劲我自己也测过,不说难受吧,销售、交付啥都一堆问题,就是品牌身份说不清。
现在好了,身份直接明了,所有人看华为的操作,能不多想一点吗?
04
说回来,对奇瑞有啥好处?
很直接,新能源市场厮杀太猛。
奇瑞技术储备有,工程能力有,但品牌苦没戏。
和华为这回抱团,就是最短的上分路。
更关键的是,奇瑞这年头想单枪匹马冲高端,说实话,真不现实。
你见过多少人讨论星途,对比问界和理想?真的太少。
这波“抱大腿”,奇瑞可能会吐槽‘被主导’,但对比市面那些装模作样的合作,这效果起码高一个维度。
华为管船头,奇瑞拉桨,目标锁死新能源高端头部的船票。
谁不想要?
05
问界和智界会不会互相抢饭碗?
这是网上讨论最炸的问题。
我的看法,短期内冲突不大。
问界绑定赛力斯,赛力斯产能、资金终究有限。
奇瑞啥都别说,手下好几家大工厂,做十万辆根本不当事。
所以早期‘一软一硬’齐头并进,效率最高。
但未来,一旦华为手里的品牌升级到大家都能生产30万级SUV时,主推问界还是智界,这瓜肯定有得吃。
要我说,八成会像手机同一个品牌玩多个子系列那样,分线竞争,看市面反应。
赛力斯搞精品,奇瑞管走量。
这招很‘手机经销’。
只是车的体量和成本,都大几个量级了。
06
有人暗里咬牙:华为这是要自己造车了?
表面上是联合,实则是亲手下场。
你看最近几年余承东说过多少次‘我们不会真正自己造车’。
不过,手里有公司、有产品定义、有销售体系,还有5000人研发队伍和百亿资金……
这不就是实操版的造车运动么。
用户会在意哪家工厂拼装?现在都是问‘是不是鸿蒙系统、是不是余老板站台’。
说白了,大伙看重的,是品牌认同和产品体验,生产环节有点像段子里的‘老上海小笼包’—只要味对,不管是哪家厨房。
07
插一句,新能源市场的老问题,价格战、智能层层堆叠、品牌卷来卷去。
理想在家庭中高端主场站住了。
问界撕开一个大口子,趁热打铁。
但华为和奇瑞这一波联手,确实能给行业加点堆料。
说不定未来的格局,就是新势力、传统厂再加个‘科技巨头+老牌制造’组合。
这模式成不成,能不能从小众搞成新主流,只能看两边谁够有韧劲,谁玩得起钱。
08
最后讲个段子。
我们单位楼下小饭馆,老板跟我说,这年头做饭都得玩外卖和直播,单靠手艺混不下去了。
汽车圈其实也是。
手艺(技术)好不够,得能炒气氛(品牌)、会做营销(服务)。
华为和奇瑞正好一个抓体验、一个拼制造,算是撞上了现在这个节点的“王炸”。
市场洗牌才刚刚开始。
谁留下来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别当韭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