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亲儿子”易枭科技悄然解散十年布局为何难敌市场寒冬?

年终岁末,翻看天眼查,一个新鲜事就这么冒了出来——运营了十年的易枭零部件科技(襄阳)有限公司突然宣布解散。你没看错,这家公司是东风汽车旗下的“亲儿子”,注册高达1.5亿人民币,经营范围从农业机械到新能源汽车销售,涉及十八般武艺。听起来似乎很雄心壮志对吧?可是,十年砸下的根基最终还是宣布了“凉凉”。难道这年头,大树也长不成森林?

东风汽车“亲儿子”易枭科技悄然解散十年布局为何难敌市场寒冬?-有驾

我们不妨梳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首先看成立时间——2013年,在那个年代,国内新能源汽车刚刚起步,而万物皆可以跨界的风潮也刚刚席卷。易枭公司踩着电动车风口入场,又加上东风资产的加持,怎么看都像是纸牌桌上最有人脉、最有底气的选手。可现实证明,再雄厚也敌不过市场的残酷现实。十年后果断出局,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其实,细扒一下它的经营范围,我们能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家公司太“贪心”了!农业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研发、货物进出口、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连租赁都做。这么多业务领域,真的插一脚就能赚钱?就算是个全能型的“大力水手”,万一营养跟进不上,也是有心无力。说白了,这种盲目扩张不仅容易让公司走进“万事通、样样松”的怪圈,还会让资源分散、深度不够,操作起来就像是在平地摊饼,没一块饼皮熟得透彻。

东风汽车“亲儿子”易枭科技悄然解散十年布局为何难敌市场寒冬?-有驾

不仅如此,公司的决策方向或许也值得玩味。东风资产牵头全资布局这家公司,想来是寄予厚望。然而,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变化飞快,竞争格局不断洗牌。比亚迪、理想、小鹏等新势力风头正劲,还没喘口气,国际巨头特斯拉就直接把价格打回原形,这么高压的竞争环境让原本就缺乏亮点的业务直接失去了生存的空间。有人调侃,像易枭这种“小老弟”,顶着老东家给的名头练练规模这几年还行,真正打了个照面难免尴尬。

说到这,还是得回头看各大行业对创新能力的集体要求。新能源、新技术的战局拼命比拼研发,“技术宅”才是香饽饽。可是你再想想,易枭的经营范围铺得这么广,从手握扳手修拖拉机,到敲键盘玩智能装备,这操作是不是有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了?碰到市场这种“磨刀霍霍向企业”的局势,不搞好技术升级和产业聚焦,能活下来都算是神仙保佑。

当然,这事背后的深层问题更得说——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问题。像易枭科技这种“背靠大树被宠坏的小扶植”,其实并不少见。很多企业一来到风口上,似乎就拥有了“万能学科证”,觉得横向扩张是抢占片地的捷径。但这策略在产业升级的大环境中,不仅自乱阵脚,还给资源浪费埋下了伏笔。就像一个大胃没装满小肚子,久而久之,“顶不住压力”就成了必然。

这个事也给各行各业敲了警钟做生意不是玩“大冒险”,资源集中才是生存之道!哪怕再有资金、再有背景,企业还是得做好“减法”。每做一个决策都大肆扩张,就像用一个勺子去抢两碗饭,客人能满意才怪呢。

最后,放个小问题给大家东风资产执掌如此众多的企业,除了易枭外,会不会有更多看似“金玉其表”,实际“败絮其中”的公司将来会排队解散?咱们的国之重器和优质资产,是否也需要重新审视一下如何在创新与规模之间找到那个合理的平衡点呢?

吃瓜群众突然悟了,这一局解散棋,真的只是个决定草率的结局,还是另有深层博弈逻辑?你怎么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