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商投顾沈杨:特斯拉本次事件引发市场关注的点是什么

事件:北京时间9月2日中午(美国凌晨),特斯拉发布《宏伟蓝图4》,马斯克称公司未来约80%的价值将源于Optimus人形机器人。

亚商投顾沈杨:特斯拉本次事件引发市场关注的点是什么-有驾

本次事件引发市场关注的点是什么?

1.战略重心转移

特斯拉明确将Optimus机器人定位为未来核心业务,强调其将重塑劳动力市场并推动“可持续富足”社会。

特斯拉汽车业务被视为“轮式机器人”,而Optimus代表通用型AI与物理世界交互的终极形态,复用FSD(全自动驾驶)技术架构降低成本。

2.技术路径与商业化

Optimus计划2026年初投入商业化,采用英伟达AI5芯片,放弃自研Dojo超算。市场预测其2027年前上市概率仅40%(数据来源:Kalshi平台)。

视频首曝Cyber SUV概念车,延续Cybertruck不锈钢外骨骼设计,但量产计划未明确,引发设计理念与战略优先级争议。

亚商投顾沈杨:特斯拉本次事件引发市场关注的点是什么-有驾

人形机器人的三大机会及核心逻辑:

1 核心硬件突破,引爆“量产”与“降本”

核心逻辑:如果说AI是灵魂,那么高性能、低成本的硬件就是机器人能够普及的“身体”。一个再聪明的大脑,也需要一个足够灵活、强大且经济的躯体来执行任务。人形机器人尤其如此,其对硬件的要求远超传统工业机器人。

2 AI赋能,从“机器”到“智能体”的质变

核心逻辑:这是当前机器人领域最核心、最具颠覆性的机会。传统的机器人大多是预编程的自动化设备,只能在结构化环境中重复执行固定任务。而AI,特别是大语言模型(LLM)和视觉语言模型(VLM)的融入,正在赋予机器人“大脑”,使其成为能够理解、推理和适应环境的“智能体”。

3 场景渗透,从“工业”走向“商业”与“家庭”

核心逻辑:在制造业,机器人不再仅仅是替代产线上的“重体力”劳动,而是走向“柔性制造”。机器人在物流仓储(分拣、搬运)、零售(理货)、安防巡逻、清洁、餐饮、医疗陪护等商业场景的应用正在快速落地。家庭是机器人应用的终极蓝海。从陪伴老人、照顾病人到承担日常家务,家庭场景的市场空间无可限量。

今天资金聚焦——上游(丝杠和轴承)。具体原因如下:

①超高价值占比与需求倍增

特斯拉Optimus单台需使用14根行星滚柱丝杠(关节) + 30根微型丝杠(灵巧手),双手总计44根。

当前丝杠单价约1200-2000元(量产降价后),单台成本占比达15%-25%,为硬件最高价值零部件之一。

若特斯拉实现100万台量产,丝杠市场规模将突破230亿元(中性测算)。

②技术壁垒高,国产化率不足5%

设备依赖进口:高精度螺纹磨床被日本三井等垄断,采购周期长达16个月,国产设备仅占5%-10% 。

工艺复杂度高:螺母内螺纹加工需在有限直径内磨削,公差需控制在微米级。

特斯拉机器人optimus的硬件成本测算:

亚商投顾沈杨:特斯拉本次事件引发市场关注的点是什么-有驾

如果把一个机器人的关节执行器,比作一辆高性能跑车的“动力总成与悬挂系统”,那么这四大部件的角色就清晰了:

无框力矩电机 ≈ 发动机 (Engine)

行星滚柱丝杠 ≈ 变速箱 & 传动轴 (Transmission & Driveshaft)

减速器 ≈ 差速器 & 主减速器 (Differential & Final Drive)

传感器 ≈ ECU & 各种传感器 (ABS, ESP)

亚商投顾沈杨:特斯拉本次事件引发市场关注的点是什么-有驾

最终结论

这个汽车版的比喻,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四大部件在产业链中的生态位:

电机和丝杠,是决定机器人“肌肉力量”的核心,是价值主体。

减速器,是决定机器人“动作精度”的关键,是成熟的基石。

传感器,是决定机器人“灵魂智商”的上限,是未来的星辰大海。

免责申明本刊物由亚商投资顾问沈杨(执业编号:A0240623030002)编辑整理,个股展示仅说明过往案例,不作为投资建议;过往行情及形态,不作为未来行情的唯一评判标准,过往案例未考虑市场因素及交易风险等情况,仅作展示参考使用,不作为未来的服务结果或承诺,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刊物仅代表个人观点,任何投资建议不作为您投资的依据,您须独立作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作者是秉持独立、客观、公正和审慎的原则制作而成,作者对文中所涉及的投资产品描述力求客观、公正,但相关投资产品所涉及到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代表作者对任何投资产品做出具导向性的购买建议。本刊物虽力求做到准确、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在实际使用中不发生任何变更。

本刊物仅供参考,任何人参考本报告进行投资的行为,均应对相应投资结果自行承担风险。并且,当您选择使用本专刊,即表示您已经认真阅读了本声明并同意接受本声明全部内容。本刊物不对投资行为及投资结果做任何形式的担保。

本刊物版权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须注明出处为本公司,且不得对本刊物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刊载或者转发本刊物中的投资观点及策略,应当注明本刊物的发布人和发布日期,并提示使用本刊物的风险。未经授权刊载或者转发本专刊的,本公司所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