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开电动车的圈子里,尤其是特斯拉车主中间,有个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让很多人心里都痒痒的。
这事儿说的是,特斯拉可能要推出一种升级版的三元锂电池,最大的好处就是,以后日常充电可以直接充到90%,还不用担心会像以前那样损伤电池寿命。
这消息要是真的,那可真是解决了一个大伙儿心里头疼很久的难题。
相信只要是开长续航版电动车的车主,都体会过那种纠结。
车子买回来,厂家和老车主们都告诉你,为了电池好,日常充电最好别超过80%。
于是,手机APP里那个充电上限的滑块,就像一道无形的“紧箍咒”,大多数人都不敢轻易越过。
这就带来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你花钱买的是一块标称能跑六七百公里的电池,可每天能安心使用的,实际上只有八成的电量,等于白白“雪藏”了一百多公里的续航。
平时上下班通勤可能感觉不明显,可一旦哪天要临时出个远门,或者多跑几个地方,心里就得开始打鼓,盘算着电量够不够,要不要中途找地方充电。
这种“续航焦虑”,不是说车子跑不远,而是你不敢把它用足,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那么,为什么以前的三元锂电池就这么“娇气”,非得守着80%这条线呢?
这得从它的化学特性说起。
三元锂电池的优点是能量密度高,说白了就是同样大小和重量下,它能储存的电更多,所以特别适合用在追求长续航的车型上。
但它的缺点也很突出,就是它在高电量状态下不太稳定。
你可以把电池想象成一个气球,电量充得越满,它内部的压力就越大,化学反应也越活跃。
当电量超过80%以后,这种活跃就有点过头了,容易产生一些负面作用。
一方面,电池的正极材料在高电压下,结构容易被破坏,变得松散,就像一个书架,老是在最上面一层堆满重物,时间长了隔板就会压弯变形,以后再也放不了那么多东西了。
这在电池上就表现为容量的永久性下降。
另一方面,高电量还会加速电池内部电解液的老化分解,在电极表面形成一层“杂质”,阻碍电流的顺畅流通,让电池的性能越来越差。
行业里有过测算,如果一块三元锂电池常年保持在90%以上的高电量,一年下来的容量衰减速度,可能比只充到80%的要快上不少。
所以,厂家建议你只充80%,其实是在帮你延长电池的整体使用寿命,是一种无奈之下的保护措施。
而这次传闻中的新技术,就是要摘掉这个“紧箍咒”。
它不是说把电池的整个结构都换了,比如换成特斯拉之前大力宣传的4680那种大圆柱电池,而是在现有电池的基础上,从材料配方和管理系统这两个根本问题上下了功夫。
这背后,很可能就有像宁德时代这样的中国电池巨头的技术支持。
首先是材料的优化。
这就好比给电池的“体质”做了个强化。
一方面,在正极材料的配方里,加入了一些特殊的微量元素,比如铌、铝之类的。
这些元素能起到稳定剂的作用,像在水泥里加了钢筋一样,让正极的内部结构变得更坚固,更能抵抗高电压带来的冲击,就算长时间处在90%的高电量下,也不容易“散架子”。
另一方面,是升级了电解液。
新的电解液里加了一些特殊的添加剂,它们能在电池第一次充电时,就在电极表面形成一层又薄又均匀的保护膜。
这层高质量的保护膜,就像给电极穿上了一件“金钟罩”,既能防止它被电解液过度腐蚀,又能保证电力的顺畅传输,从而大大减缓了电池老化的速度。
其次是电池管理系统,也就是BMS的智能化升级。
如果说材料升级是给电池强身健体,那BMS升级就是给它配了个更聪明的“私人医生”。
以前的BMS比较死板,只会简单地告诉你“电量到80%了,该停了”。
而新的BMS会更精细地去管理充电过程,它会实时监测电池的温度、电压、充电频率等各种数据,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动态地调整充电策略。
打个比方,夏天天气热,当电池快要充满的时候,它会自动放慢充电速度,避免电池“上火”;冬天天气冷,它会先给电池预热,让电池在一个舒服的温度下再平稳地充电,防止低温充电对电池造成损伤。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新电池才能在充到90%的时候,依然把内部的温度和压力控制在一个和过去充80%时差不多的安全水平,从根本上减少了损耗。
那么,这项技术升级对我们普通车主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日常可用的续航里程实打实地变长了。
我们还拿一款标称续航675公里的长续航版Model 3来算笔账:以前日常充80%,可用续航是540公里;现在可以放心充到90%,可用续航就变成了607公里。
多出来的这67公里,可能就意味着你周末去邻近城市游玩,可以省去找一次充电桩的麻烦;也可能意味着你下班路上临时想去别的地方办点事,心里会更有底气。
这种从“够用”到“富余”的转变,带来的驾驶体验提升是非常明显的。
其次,充电变得更省心了。
以后车主可能就不用再天天惦记着那个充电上限的设置了,直接设一个90%的日常使用值,然后就不用管了。
不用再纠结今天充多了会不会伤电池,也不用在长途出行前特意去手动调整充电上限。
这种心理负担的减轻,会让电动车的使用体验更接近传统的燃油车,更加简单方便。
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三元锂电池的短板,让它兼具了另一种主流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优点。
过去很多人之所以选择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就是看中了它“皮实耐用”,可以随便充到100%也不心疼。
而现在,新的三元锂电池也能做到在高电量下保持耐用性,这就相当于让车主既能享受到三元锂电池带来的长续航,又能获得像磷酸铁锂电池那样的省心体验,可以说是“鱼和熊掌兼得”了。
当然,也有人会问,这和特斯拉之前说的4680电池有什么关系?
其实这是两条并行的技术路线。
4680电池侧重的是物理结构和生产工艺的创新,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能量密度;而这次的新技术侧重的是化学材料和软件管理的优化,目标是提升电池的耐用性和使用便利性。
两者并不冲突,未来很可能会出现“4680的结构”搭载“新三元锂材料”的组合,那将是性能和体验的又一次飞跃。
根据目前的消息,这项新技术很可能会率先应用在即将上市的新款Model 3和后续改款的Model Y上。
对于已经购买了老款车型的车主来说,可能暂时无法通过软件升级来享受到这个福利,因为这毕竟涉及到电池本身的材料和硬件。
但这无疑为整个电动汽车行业指明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当续航里程的数字竞赛逐渐放缓,如何让用户手中的每一度电都用得更安心、更舒心,正在成为各大厂商竞争的新焦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