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军这话,说得有点扎心。
我这两天刚好见了一辆老头乐版的极氪9X,说实话,模仿速度真不是盖的。极氪9X刚发布两三个星期,人家老头乐厂家就冒出来个9X小兄弟,听销售小李说,这款车的订货量虽然不大,但起码在二三线城市卖得火,毕竟价格便宜,几万块搞定出行。
老实讲,这事一开始我还没太在意。毕竟,汽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研发、供应链、渠道到用户反馈,每一步都很复杂。但这老头乐厂家用的套路真有意思——没有极氪的商标、外形比例也根据地方法规做了改变,甚至把车身线条改得更圆润一点,就是为了避开侵权风险,听上去有点狡猾。按理说,造车不是堆积件那么简单,尤其是极氪9X那套智能配备和电控系统,老头乐那边大概率压根复制不了。可见他们的目的不是技术创新,而是快速套壳抢份额,走模仿快且便宜路线。
我曾跟朋友小张提起这事,他是某合资车企的研发工程师,他说了一句有趣的话,这就像是厨房里边做菜的,极氪是厨师长,讲究菜的味道和摆盘,老头乐厂商更像是街边摆摊的,快和便宜是他们最强的调料。我觉得这比喻挺恰当。极氪9X的研发估计用了三四年,投入几十亿人民币上下算是正常范畴。相比之下,这些厂家一天甚至几小时内修改几个零件就能推新品,研发投入低到几乎忽略不计。
说到侵权,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这类案例其实不止老头乐一家。早些年那帮地方小厂,模仿风格也是见谁火谁学,而且他们特别爱换壳、换标、换内饰,想要拿他们说话,很难。因为知识产权保护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确有盲区。他们懂得法律边界在哪里,精准踩线。两个月前,销售顾问老赵跟我半开玩笑地说,你们做大车的造车,有点儿像走迷宫,别说违规,连找对出口都难,咱这‘老头乐’模仿的路子就是直线跑,方便快捷。
我也承认我之前说得有点太武断,觉得老头乐厂家不过是山寨,技术含量低,但仔细想想,他们在供应链和定价上远比我们理解得复杂。毕竟,一款极氪9X的电池包贵得吓人,单单一块三元锂电池就得三四万元,老头乐整车加起来价格是极氪1/5甚至1/6。所以他们在电池技术、整车安全方面肯定没法跟极氪比,但这不会阻止他们抢占市场中那部分只想要代步工具的用户。
说到用户心理,这一点我觉得特别有趣。极氪9X面向的是新中产和年轻购车群体,设计里强调的是智能化和科技感,但老头乐9X小兄弟市场定位完全不一样,他们更多迎合的是不差钱但追求实用性的低线城市或者乡镇用户。谁买你的智能大屏,谁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修复杂系统?这些用户更看重的是能用且便宜,就算没有极氪那种范,能平稳跑就行。
上周在修理厂,师傅老刘对我说:你看这些‘老头乐’,技术简单,养护成本低,坏了随便换零件,但品质啥的,别奢望,这车卖给谁谁知道,苦不苦没人管。这番话让我心里既解气又有点尴尬——谁叫我也在关注这块市场呢?
偶尔我会想,假如整个供应链像极氪这样都透明且完善,挨个比对价格和性能,老头乐厂家真的能活下来吗?但现实是,他们利用了信息不对称和法律盲区。还有一点没细想过——如果极氪官方真想打击这类模仿,是不是应该先从供应链下手,比如严控关键零部件?这估计也不简单,毕竟这些部件有多元化供给。
顺便提一下,我刚算了个粗略成本,极氪9X的百公里电费差不多小十块钱以内,保养一次要上千元。而老头乐9X小兄弟,电费和保养成本可能低到三五百内搞定,但寿命、续航和安全性能就得打个折扣,买家心理接受度又是多少呢?
我也想问问你们,碰到这样的市场快刀斩乱麻模式,是该放心大胆地让他们做补充,还是应该努力规范市场呢?或者干脆就接受一个多元化的汽车世界?这事,其实没人有准答案。
这周碰到的微信群里,几个朋友还在争论电动车维保说到底还是贵且麻烦,你怎么看待这种服务体验?跟那些老头乐的简单粗暴比起来,究竟是进步还是倒退?
老头乐模仿极氪9X,虽说看着像是在降格复制,但也体现了市场巨大需求的另一面。有点像快餐和正餐的区别,不能简单用好坏评判。你心里有谱吗?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