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60万公里,电池健康仍达94%,特斯拉车主感叹核心部件零故障

一说起买电动车,很多人心里头一个打退堂鼓的念头,恐怕就是电池了。

这玩意儿可是电动车的心脏,金贵得很,万一开个三五年就不行了,换一下大几万块,那可真是买得起、用不起了。

网上关于电池衰减快、续航打骨折的抱怨也屡见不鲜,搞得大家心里都犯嘀咕:这电动车的电池,到底靠不靠谱?

开了60万公里,电池健康仍达94%,特斯拉车主感叹核心部件零故障-有驾

就在大家伙儿疑虑重重的时候,最近网上爆出的一件事,就像平地起了一声雷,让不少人对电动车的耐用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事情是这样的,一位做新能源业务的博主,在网上分享了一段视频。

视频里是一辆看着普普通通的特斯拉Model 3,但它的仪表盘上显示的里程数,却足以让所有人惊掉下巴——超过了六十三万公里。

六十三万公里是什么概念?

咱们来算一笔账,地球赤道一圈大约是四万公里,这辆车跑的里程,相当于绕着地球跑了将近十六圈。

对于一辆主要在城市里代步的家用车来说,这绝对算得上是“劳模”中的战斗机了。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辆车的电池健康度,在经历了如此漫长的“服役”之后,竟然还稳稳地保持在百分之九十四。

这意味着它的续航能力跟新车相比,几乎没怎么下降。

车主还补充说,这辆车开到现在,像电池、电机这些最核心的部件,从来没有出过任何故障。

这条视频一出来,立刻就火了。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信,觉得这肯定是编的,哪有电池能这么耐用的。

但很快,又有别的车主站出来分享自己的经历。

一位做家装设计的车主阿豪说,他五年前就买了特斯拉,当时也是心里没底,整天担心电池衰减问题。

结果五年开下来,他的车电池健康度还有百分之九十五。

他看到网上有些车,开个两三年电池健康度就掉到百分之九十以下了,再看看自己这辆“老伙计”,他开玩笑说,自己这车简直就是个“续航钉子户”,怎么都赶不走。

有了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大家就开始琢磨了,这特斯拉的电池,难道真是用了什么外星科技?

开了60万公里,电池健康仍达94%,特斯拉车主感叹核心部件零故障-有驾

凭什么它就能这么“长寿”?

其实,这背后并没有什么魔法,而是实打实的技术在做支撑。

要弄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得深入了解两个关键的东西。

第一个,就是一套叫做BMS的系统,翻译过来叫电池管理系统。

如果把整个大电池包看作一个由成千上万个小电池组成的大家庭,那BMS就是这个家庭里最操心、最精明的“大管家”。

它的工作可比我们手机上那个只显示电量百分比的玩意儿复杂多了。

它能实时监控到每一个小电池的“喜怒哀乐”,比如它的电量还剩多少、温度是不是有点高、身体状态健不健康。

一旦发现哪个小电池有点“发烧”了,或者快“饿晕”了,“大管家”就会立刻出手干预。

它会启动温控系统给这个小电池降降温,或者调整充电和放电的策略,不让它干重活,确保大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处在最舒服、最安全的工作状态。

说白了,就是进行精细化管理,不让任何一个小电池“掉队”或者“过劳”。

我们平时用手机,边充电边打游戏,手机烫得不行,电池掉电也快,这就是电池在不理想的状态下工作,寿命自然会受影响。

而特斯拉这套BMS系统,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汽车上发生。

长年累月下来,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自然就大大延缓了整个电池组的老化速度。

第二个,是特斯拉在电机上用的技术,叫做扁线电机。

这又是个什么东西呢?

我们打个比方,传统的电机里面用的铜线是圆形的,就像一把圆挂面,你怎么使劲往一个盒子里塞,中间也总会留有很多空隙。

而扁线电机用的铜线是扁平的,像我们吃的宽面条,可以一层一层整整齐齐地叠起来,几乎不留什么空隙。

开了60万公里,电池健康仍达94%,特斯拉车主感叹核心部件零故障-有驾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在同样大小的空间里,能塞进去更多的铜线。

铜线多了,电机的力气自然就更大,效率也更高。

而且,扁平的线接触面积大,散热也快,不容易“发烧”。

电机的工作效率高了,就意味着每一度电都能更有效地转化为驱动车辆前进的动力,而不是白白变成热量浪费掉。

这就好比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消化能力好,吃进去的东西都能变成肌肉和力量,而不是虚胖。

电机不浪费电,电池的负担就小了,不用拼了命地去供电,工作状态更从容,它的寿命自然也就被间接延长了。

当然,光有车主的个例还不够,特斯拉官方也给出了数据支持。

在他们发布的一份报告里提到,即便是行驶了三十二万公里之后,Model 3和Y这两款车的电池容量,平均还能保持在新车状态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这个数据在整个行业里都是相当领先的,也从官方层面证实了其产品的耐用性。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特斯拉作为最早进入市场的电动车巨头之一,确实在技术上有着深厚的积累。

它就像一条“鲶鱼”,一下子把整个电动车市场给搅动了起来,用过硬的产品表现,给所有同行树立了一个很高的标准,也打消了早期消费者对电动车最大的顾虑。

然而,故事讲到这里,更值得我们骄傲和关注的,是这条“鲶鱼”也彻底激发了我们中国自主品牌的斗志和创新力。

面对强劲的对手,我们的车企没有退缩,反而迎难而上,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技术追赶甚至超越大戏。

比如比亚迪,他们研发的刀片电池,不仅解决了大家最担心的电池安全问题,在循环寿命和耐用性上也同样表现出色,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可。

还有像宁德时代这样的企业,如今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不仅给特斯拉供货,更是国内外众多汽车品牌的坚实后盾,它的技术创新速度让世界瞩目。

可以说,在电池、电机、电控这些核心技术领域,中国企业已经从过去的学习者,成长为能够和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引领者。

这种“神仙打架”的局面,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因为激烈的竞争会促使技术不断进步,成本不断下降,最终让我们能用更实惠的价格,买到技术更先进、质量更可靠、用着更放心的国产新能源汽车。

如今,大家再提起电动车,担心的不再是能不能用,而是该选哪个品牌,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