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广汽的“拧巴”,就看懂了中国车市一半的悲哀

讲真,广汽最近拿了个奖,这事儿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事儿背后透着一股浓浓的,属于老实人的拧巴和委屈。

一个叫“夸克电驱2.0”的玩意儿,拿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奖”,听上去很6,颁奖的还是万钢主席,官方认证,不是什么野鸡协会给钱就能上的“全球华人十大杰出青年”那种。这说明啥?说明广汽这帮工程师,是真在实验室里憋出了点东西,不是在PPT里修炼元神。

他们搞了个叫“非晶合金”的材料,据说这玩意儿是给特高压变压器用的,属于国家电网那个次元的黑科技,现在被他们塞进了小小的电机里。效果也很直接,用人话讲,就是同样一度电,车能跑得更远。官方说750公里续航的车,能多跑50公里。

50公里,一个听上去没什么感觉的数字,但对于一个每天在城市里被KPI追着打的社畜来说,这50公里,可能就是周五下班不用再去充电站排队,能直接回家躺平的救赎。是周日晚上,发现电量只有15%,但依然敢开车去吃那顿宵夜的勇气。能省4.5度电,在某些随时涨价的充电桩上,这就是一顿猪脚饭。

所以,技术是好技术,实打实的。但问题来了,这有个屁用!

我必须强调,我不是在否定技术,我是在嘲笑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当下的车圈,已经不是你考个好成绩就能当班长的年代了。现在是黑暗森林,是修罗场,是你死我活的“道诡异仙”。大家比的不是谁的内功更深厚,而是谁能先把桌子掀了,让所有人都没得吃。

最好的商业模式不是我比你强,而是我不活了,你也别想好。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在这种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里,广汽这种行为叫什么?叫不务正业。属于典型的书呆子思维,还在勤勤恳恳地研究怎么把蛋糕做得更好吃,殊不知隔壁的小米,已经把整个蛋糕连盘子都端走了;蔚来的乐道更狠,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给你剩下。人家玩的不是产品战,是认知闪电战,是信仰侵略战。

广汽有什么?112项核心专利。我看到这个数字都想笑,真的,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112项专利,在雷军手里,能开112场发布会,每一场都讲一个“遥遥领先”,每一场都让米粉高潮一次。最后再整合起来,办一场“专利之夜”,宣布小米的技术已经超越了物理学定律,太阳都要因为小米的专利多而一个趔趄。

这就是差距。广汽手握112卷核心天书,结果就派了个老实巴交的使者,站在村口用大喇叭喊:“我们村研究出了新的种田方法,亩产增加5%!”。而隔壁村的雷电法王,拿着一本《故事会》,已经把自己包装成可以呼风唤雨的真仙了。信徒们排着队献上钱包,求一个上车的资格。

你跟信徒们去聊什么非晶合金的超低铁损?你不是对牛弹琴,你是在对一群正在蹦迪的人讲微积分。人家只会觉得你吵闹,并且把你当成异端。

读懂了广汽的“拧巴”,就看懂了中国车市一半的悲哀-有驾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开过不少车,也见过不少品牌的起起落落。我早就悟了,很多时候,技术解决的不是用户痛点,而是工程师自己的心魔。他们有一种执念,就是要用技术参数去说服世界。但这个世界,尤其是消费世界,从来不是被参数说服的,而是被故事、被情绪、被一种“玄学”所蛊惑的。

为什么特斯拉降价,一堆人骂骂咧咧,但下次出新款还去看?为什么奔驰的内饰被人吐槽了一万遍,但它依然是很多人心中的终极梦想?为什么苹果的信号那么烂,但你就是觉得用安卓的“不高级”?

这就是品牌玄学,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就算告诉他这车能耗上天,他也只会说“开特斯拉是一种态度”。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他们的核心需求不是一辆完美的车,而是维护自己作为“信徒”的身份认同。

广汽的问题,就是总想去叫醒那些装睡的人。他们拿着一堆证据,去跟一个正在热恋中的人说:“你看,你对象其实有很多缺点,我的数据表明,TA不是最适合你的。”

这不叫耿直,这叫找抽。人家只会回你一句:“我乐意,你管得着吗?”然后把门重重关上。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觉得有点分裂,一边觉得广汽这帮工程师挺牛的,值得尊敬;一边又觉得他们活该卖不好,因为他们根本不懂这个荒诞的世界。他们还在用一套已经作废的旧地图,去航行一片波涛汹涌的新海域。

读懂了广汽的“拧巴”,就看懂了中国车市一半的悲哀-有驾

真的,有时候我觉得买车就跟买基金一样,你买的不是价值,是你对某个基金经理的幻想。你相信他能带你发财,所以你容忍他暂时的亏损。

读懂了广汽的“拧巴”,就看懂了中国车市一半的悲哀-有驾

广汽呢?它就像一个业绩非常稳健,但从不露面,只会定期发财报的基金经理。大家看着报表,知道他很牛,但就是没人气。因为这个时代,大家需要的不是一个只会赚钱的机器,而是一个能陪你哭、陪你笑、还能给你画大饼的“活人”。

所以,广汽这套“夸克电驱”,最好的归宿是什么?不是拿个奖,然后放在车上默默地为用户省电。而是应该把它单独拎出来,成立一个子公司,找一个表达能力堪比德云社的CEO,然后把这112项专利掰开了揉碎了,讲成一个中国科技突破“卡脖子”技术,硬刚西方霸权的玄幻小说。

把“非晶合金”叫做“龙鳞”,把省下的50公里叫做“气”,把整个电驱系统叫做“乾坤心法”。然后宣布,这套心法,领先友商一个修仙境界。就问你怕不怕?

我知道这很扯,很“花里胡哨”。但现实就是这么魔幻。一个能让用户多跑50公里的技术,其价值,远远不如一个能让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多吹半小时牛逼的故事。

所以,最好的技术,就是让用户觉得自己占了天大便宜的技术。其他的,都是工程师的自我感动和自嗨。不装了,摊牌了,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