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奔驰又开始整活了,说他们的氢燃料卡车GenH2在阿尔卑斯山修仙成功了,渡劫飞升,功德圆满。
这事儿听起来特别高大上,对吧?上来就说,从2024年7月开始,拉着亚马逊、霍尔希姆这几个陪练,跑了22.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五圈半,就为了证明自己不是PPT。还公布了一个数据,说百公里氢耗才5.6公斤到8公斤。这数据,讲真,比我减肥计划的完成度还高,非常值得我个人进行一个深刻的反思。
听起来特别666,但你细品,这不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不对外售票的堂会吗?演员都是自己人,剧本都写好了,就差给你递个果盘了。这套路太熟悉了,就好像修仙小说里,主角下山前,师父总得安排几个看起来很牛逼但其实一碰就碎的龙套给他刷经验。奔驰搞的这个“客户实际路测”,就是这个意思,突出一个氛围感。不务正业,尽整些花里胡哨的。
然后,最炸裂的来了,单次加氢续航1000公里以上。
就问你怕不怕?这个数字一出来,太阳都要一个趔趄。同行看了也得傻。但是,等一下,诶,我作为一个被电动爹折磨过的中年人,DNA瞬间就动了。1000公里是很牛逼,但加氢站呢?加氢站呢?加氢站呢?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没有这些移动功德箱,你这1000公里就是个一次性的高级打火机,用完就扔,屁用没有。
这就是典型的反技术崇拜陷阱,实验室里参数拉满,什么300千瓦燃料电池,70千瓦时电池,一套金钟罩铁布衫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一到现实里,发现连网都没有。你造的是个高达,但没驾驶员,甚至连电都没有,不就是个大型手办么。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把奔驰的卡车说成大型手办,可能对不起手办的价格。自动驾驶的未来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同样的,氢能源卡车的未来也不在奔驰实验室,而在加油站老板的计算器上。
为了让这个故事更带感,奔驰还把这几台车拉到阿尔卑斯山搞了一场极限拉练。海拔2478米,气温35度,空气稀薄,翻译过来就是:我,奔驰,在高天原,在众神之巅,给我的卡车开了光。这已经不是测试了,这是献祭,是行为艺术。是是是,我知道这很难,这很牛逼。但这种牛逼,就像你能用筷子夹起苍蝇,除了能发个朋友圈炫耀一下,对你吃饱饭没有任何实际帮助。说起阿尔卑斯山,我就想起在那的服务区喝过一杯速溶咖啡,味道跟兑了水的酱油似的,毕生难忘。
这种表演性拉满的行为,本质上是在维护一种“品牌玄学”。奔驰很清楚,会买它的人,就是冲着这个标来的。所以它必须不停地告诉你:你看,我在搞一些你们看不懂但感觉很厉害的东西。我不是在造车,我是在探索宇宙的奥秘。
最骚的操作在最后。奔驰自己也说了,加氢基础设施建设不如预期,所以,虽然我车很牛逼,但你们暂时还用不上。计划2026年底先搞100辆出来意思意思,大规模商业化?得等到2030年代初。
看到这,我直接不装了,摊牌了。2030年,朋友们,那是什么概念?那时候的汽车市场早就打成一片黑暗森林了。到时候别说氢能源了,可能车都不需要轮子了,直接变形成道诡异仙。这本质上就是一句废话文学:“我们搞了个很牛逼的东西,但配套的地球online版本还没更新。”你说气不气人!
这就是掀桌子式竞争法则的另一种体现。我暂时赢不了,但我要用一个极其科幻的未来,把你们所有人都拖下水,让你们对当下的技术路线产生怀疑。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奔驰为什么要坚持纯电和氢能的双轨技术战略?因为它自己也知道,氢能这玩意儿现在就是个玄学,但这个故事必须讲下去。因为奔驰最值钱的,永远是那个三叉星徽本身。它卖的不是车,是一种“我们能做到,只是暂时不想商业化”的信仰。你买奔驰,买的从来都不是性价比,你买的是一种解释权,一种“虽然我暂时用不上,但我的车厂有这个技术”的谜之优越感。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