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清库存”!长近4米8,降至8万,动力全带T,一年卖了25万辆——听到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是:这还是那个曾经落地要13万的速腾吗?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在终端市场看到2025款速腾手动挡裸车价仅8万出头时,我愣了三秒。要知道,这可是一台车长接近4米8、轴距超2米7的A+级合资轿车,全系带“T”,还是大众标。更惊人的是,它近12个月卖了25万辆,月均两万+,稳稳挤进轿车销量榜前五。这背后,不是简单的“降价换量”,而是一场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浪潮下的精准求生。
外观:耐看,是大众最狠的“隐形武器”
我试驾过不少车,很多新车第一眼惊艳,三个月后就“审美疲劳”。但速腾这代设计,我敢说是最耐看的一代。车头中网宽大,横向镀铬条拉伸视觉宽度,大灯与格栅融为一体,不张扬但有气势。最让我喜欢的是那个哑光黑的“哑铃状”下进气口,黑化处理后多了几分运动感,不像某些车型强行加个运动套件那么违和。
侧面是速腾的“高光时刻”。双腰线设计,上腰线粗壮有力,下腰线与之平行,形成一种“夹层感”,让车身看起来更有立体感和力量感。我身高1米73,坐进后排,头部一拳多,腿部两拳三指,空间表现对家用来说绰绰有余。2731mm的轴距,在A+级里算是第一梯队,比星瑞还长一截。
但尾部确实“平平无奇”。尾灯点亮后有辨识度,但白天看,造型中庸,没啥亮点。中间地台凸起巨大,后排坐三人,中间那位基本得“劈叉”,这点我必须吐槽。
内饰:合资里算实在,但“屏幕分等级”真让人上火
坐进车内,我第一反应是:这质感,对得起8万的价。中控布局规整,用料在合资里算厚道,软包+缝线,不像某些日系还在用硬塑料糊弄。但让我火大的是——为什么2025年了,还要搞“屏幕歧视”?
中低配车型,8英寸中控屏+8英寸仪表盘,功能基础,UI设计老旧,连CarPlay都得选装。而顶配才有12英寸大屏+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还配L2级辅助驾驶。这哪是卖车,简直是“钓鱼”——先让你看上车,再告诉你:想要智能?加钱!
我理解车企要拉价格区间,但把核心智能化配置当成“高配专属”,对大多数预算有限的消费者并不友好。你买个低配,等于主动放弃了智能化体验,这和“买手机只用2G网络”有啥区别?
不过,大众在舒适性配置上还算实在。座椅承托性不错,坐垫够长,长途不累。只是前排座椅电动调节只有顶配才有,中低配想调位置?手动吧。但想想价格都砍到8万了,咱还能要求啥?
动力:1.2T是“门槛”,1.5T才是“灵魂”
动力方面,速腾提供两套T动力,我重点说说1.5T EVO发动机——这才是主销车型的“灵魂”。
这台1.5T最大马力160匹,峰值扭矩250牛·米,破百8.8秒。数据不算炸裂,但开起来很“顺”。油门调校偏轻,起步轻快,中段加速不拖沓。最关键的是,它带米勒循环技术,热效率高,油耗反而比1.2T还低。我实测过,市区+高速混开,百公里6.5升左右,脚法好能压到6升。
而1.2T,116马力,破百11.6秒,确实是“买菜车”水平。但它存在的意义很明确:拉低门槛,吸引预算极低的用户。就像手机里的“青春版”,性能够用,但别指望激情。
变速箱是7速干式双离合,低速时偶有轻微顿挫,但跑起来后换挡干脆,逻辑清晰。大众的调校功底还在——底盘稳,高速不飘。我跑过一次120码巡航,车内很安静,不看表真感觉不到速度。
安全与操控:稳字当头,但智能化“瘸腿”
说到操控,速腾的底盘调校偏舒适兼顾支撑,过弯侧倾控制得不错,方向盘手感沉稳,指向精准。跑高速特别安心,那种“贴地飞行”的感觉,是很多国产车还做不到的。
安全方面,全系标配ESP、6气囊、胎压监测,基础防护到位。但L2级辅助驾驶只配顶配,中低配连自适应巡航都没有。这在2025年,确实有点落后了。相比之下,秦PLUS DM-i、吉利星瑞等车型,中配就能享受L2,甚至带自动泊车。
我采访过一位速腾车主老王,他买的是1.5T中配,落地11万。他说:“我图的就是空间大、油耗低、开着稳。智能驾驶?我40岁了,还是自己开踏实。”这话很真实——对很多务实家庭来说,稳定可靠比花哨功能更重要。
横向对比:速腾 vs 星瑞 vs 秦PLUS DM-i
我们来拉三台车对比:
项目 大众速腾 吉利星瑞 比亚迪秦PLUS DM-i
裸车价(主销款) 9.29万起 12万起 9.98万起
动力 1.5T涡轮增压 2.0T涡轮增压 1.5L插混(136匹)
油耗(实测) 6.5L/100km 8L/100km 4L/100km(混动)
智能化 顶配才L2 全系L2 全系L2+DiLink
空间 A+级,后排宽敞 B级尺寸,后排更大 A级,够用
保值率 高 中等 中等偏上
速腾赢在品牌、底盘、保值率;星瑞赢在动力和配置;秦PLUS赢在油耗和智能化。你选谁,取决于你更看重什么。
为什么速腾能卖25万辆?三个字:“稳、大、省”
稳:大众的底盘和品牌口碑,让很多家庭用户“闭眼入”;
大:A+级空间,满足家用刚需;
省:1.5T油耗低,保养便宜,长期使用成本可控。
而且,现款速腾大概率在清库存,新一代“速腾L”即将上市,可能两代同堂销售。大众这招玩得熟——老款降价走量,新款拉高溢价,双赢。
未来怎么看?合资的“降价换量”能走多远?
我一直在想:当国产车在智能化、新能源上全面领先,合资靠“降价”还能撑多久?
速腾的8万起价,本质是“被动妥协”。新能源冲击下,轩逸、卡罗拉、英朗都在降价,但只有大众敢把A+级轿车打到8万,这既是魄力,也是无奈。
未来,智能化不再是“高配专属”,而是基础标配。合资品牌如果还搞“配置分级”,只会加速被边缘化。消费者越来越聪明,不会为一个标多付3万。
所以,速腾这波“清库存”操作,短期成功,但长期看,大众必须加快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否则,今天的“销量神话”,可能就是明天的“退市前奏”。
写在最后
速腾这台车,适合谁?
想要合资品牌、稳定可靠、油耗低的家庭用户;
预算10万出头,看重空间和保值率;
对智能化要求不高,更信任“机械素质”。
不适合谁?
追求科技感、智能座舱的年轻人;
想一步到位上L2辅助驾驶的用户;
所在城市限牌,需要绿牌的。
最后问各位车友:
如果你有10万预算,会选8万的速腾,还是10万的秦PLUS DM-i?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我也会在评论区回复大家的问题,比如保养周期、油耗实测、二手车行情,有问必答。
顺便说个花絮:我上次试驾速腾,停车场差点被当成“销售顾问”,因为有三波人围着我问:“这车真卖8万?”——看来,价格,永远是最强的“流量密码”。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