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这些年真变了吗?答案是:变得比我们想象得更快、更实在——高铁把“铁路梦”变成了现实,把速度和便利直接送进了老百姓的日常。
清晨的牛河梁站月台像一台小型社会剧场:推着行李的旅客、摆摊喊着“热豆浆”的阿姨、背着书包神情专注的学生,成了每天的三幕连播。有位乘客笑着说:“去北京开个会?不用请假一周,随到随走。”父母们更有感触:孩子上大学回家一趟,不再像跨省旅行,亲情被铁轨拉得更近。看着站牌上的字样——牛河梁站(2台4线)、喀左站(2台8线)、奈林皋站(2台4线)、辽宁朝阳站(3台10线)、北票站(2台4线)、建平站(2台4线)、巴图营站(2台4线)、朝阳南站(3台14线)、大营子站(四等站)——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其实是一次次出行和一次次重逢在发生。
说清时间线:几条主干线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京哈高铁承沈段按350公里时速设计,境内设牛河梁、喀左、林皋、辽宁朝阳、北票等站;喀赤高铁按250公里时速,覆盖喀左、建平;朝凌高铁同样350公里时速,连通辽宁朝阳和巴图营;锦承线从锦州到上板城,途径上园、朝阳南、朝阳西、大营子;锦赤铁路定位为国家Ⅰ级单线货运主力,北票铁路虽短仅14公里,却成了地方运输的毛细血管。合起来,朝阳不再是被时间遗忘的角落,而是越来越像一个被高铁“召唤”的纽带城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