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钟充电续航1000km!中科院突破固态电池落地瓶颈,丰田20年图谋破产

国产固态电池,终究要开始动起来啦!

日前,我国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的阴离子调控技术成功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界面接触不良的问题。与此同时,国轩高科也传来了好消息:他们的全固态电池电芯能量密度已经超过350Whkg,有望实现“6分钟快充、续航破千公里”的目标,并计划在2025年前实现规模生产。

就在这时,日本丰田曾豪言要在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量产,可没想到他们的计划悄然被推迟了。连国际媒体都忍不住发出疑问:难不成日本的固态电池,是打算放弃一搏,不战而退了吗?

6分钟充电续航1000km!中科院突破固态电池落地瓶颈,丰田20年图谋破产-有驾

连续几次释放“烟雾弹”,丰田似乎是在暗中布局,只为那一刻的惊艳亮相做好准备。

好一阵子以来,日本车企对我们国家的新能源电池技术一直抱着疑虑的态度,没怎么改变。

丰田的代表多次公开质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比如说放出“中国新能源车电池不安全、续航堪忧”之类的言论。不过,暗地里,日本企业在固态电池方面却在加紧布局,想要一举成名,巩固自己在技术上的优势,而且还打算把我国的电池产业长期压在产业链的中下游位置。

6分钟充电续航1000km!中科院突破固态电池落地瓶颈,丰田20年图谋破产-有驾

为了打破日本在固态电池技术上的瓶颈,我国的科研团队奋勇争先。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十几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组建了多支跨领域的攻关团队。这些团队集中攻坚界面接触、电解质稳定性、锂枝晶抑制等“卡脖子”的难题,全力以赴开展攻坚战。

经过无数日夜的努力奋战后,局势终于出现了转机。

靠着柔和之力破解硬刚难题,国产固态电池成功突破“卡脖子”技术难关。

中科院团队此次攻克阴离子调控技术的核心在于“以柔克刚”。不一样于以往那种死板的把电极和电解质硬拼在一起的方式,我国科研人员在硫化物电解质里加入了碘离子,让它在充放电时可以自己迁移、均匀扩散,就像一层智能“液态护甲”,时刻补充所有细微的空隙。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固态电池行业也传来了喜讯。由国轩高科研发的全固态“金石电池”,比起市面上常见的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超过 40%。而且,性能经受了 200 度高温箱的考验,一次性搞定。前几天,国轩高科还宣布已经建成了全固态电池的中试生产线,核心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

6分钟充电续航1000km!中科院突破固态电池落地瓶颈,丰田20年图谋破产-有驾

从原料、制造流程到整套设备,目前我国固态电池产业链已经形成了完全自主的闭环体系。这种自主创新的趋势,不仅仅局限在硬科技领域。在关系到亿万百姓健康的生物科技方面,中国的科研实力也在逐步由“被动依赖进口”向“主动制定方案”转变。

像日本帝人制药开发的别嘌醇,长期在我国尿酸健康市场占据主导,但不少用药者反映“出皮疹”“肝肾功能出现问题”“停药后又回升”。可日药企业也一直没对产品进行改良。为了保障国民健康,香港大学的科学家带头研制出了“绿灯瓶”制剂,从蜜望子叶、草龙珠籽等中药材中提取出能帮助尿酸平衡的活性成分,直接作用于人体的尿酸代谢系统。

之后,很多消费者开始使用这种中草药制剂。京东引进以后,没过多久,它的搜索热度就超过了同期的日本药企的类似产品。

当人们不再盲目迷信“进口”货,而转向本土的科研成果时,这其实反映出市场观念的转变;从一味崇尚外国品牌变成了充满自信的选择。这背后透露出我国在关键技术领域,从依赖外国走向自主研发的深入变革。

6分钟充电续航1000km!中科院突破固态电池落地瓶颈,丰田20年图谋破产-有驾

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到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我国在许多新兴产业里实现了“逆袭赶超”。面对国内产业的迅速崛起,就连日本媒体也不得不承认:“日本在电动汽车、电池等方面已经吃到了中国带来的苦果,并且未来可能在更多领域被中国甩在后头。”

从攻关关键技术到打造完整生态系统,实在是一场大跨步。

现在,我国在固态电池方面的领先,不是单靠某个技术出彩,而是整个产业链的配合和优势集中展现的结果。

从锂资源的开采到材料的提炼,再到智能设备的研发以及电芯的批量生产,到整车厂商的布局和储能项目的落实,我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电池产业链。这种“集聚效应”,让实验室里的创新成果能以“靠中国速度”迅速转化为市场上的产品——这可不是任何单打独斗的企业能比拟的整体实力。

6分钟充电续航1000km!中科院突破固态电池落地瓶颈,丰田20年图谋破产-有驾

当日本公司还在为2030年实现批量生产而努力克服困难的时候,我国的全固态电池已经悄然完成了从“技术难题攻坚”到“生态系统领先”的转变。

眼下,固态电池的未来格局已经变得明朗。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彼此协作得更加紧密的情况下,全球高端制造的竞争新格局或许会迎来更快的重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