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根据媒体报道,梅赛德斯-奔驰正在实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计划。已有大约4000名员工接受遣散方案。离职赔偿方面采用梯度设计,与员工职级、工龄直接挂钩,还设置了“加速奖金”激励员工尽快早决策,其中对于资深管理人员最高提供50万欧元的补偿金。
奔驰的“自愿离职潮”始于今年4月启动的遣散方案,覆盖工程师、行政、IT等多个领域,员工可在2026年3月前提出申请。该方案采用梯度补偿设计,将金额与职级、工龄直接挂钩,还设置“加速奖金”鼓励快速决策,资深管理人员最高可获50万欧元补偿金,普通中年员工亦能拿到10万欧元以上的补偿。
这一举措,源于奔驰迫切的成本控制需求。其CEO奥拉・卡列尼乌斯此前曾表示,希望通过该方案推动约3万名员工离职,结合外包、空缺职位不填补等方式,力争到2027年实现每年节省50亿欧元的目标。目前奔驰已为此预留6亿欧元专项资金,且对关键岗位员工的离职申请保留驳回权。
裁员背后,是奔驰持续恶化的业绩表现。2024年,奔驰营业收入1455.94亿欧元,同比下降4.5%;毛利285.76亿欧元,同比下跌19.5%;税后净利润104.09亿欧元,同比降幅更是达到28.4%。进入2025年,下滑态势并未遏制,三季度全球销量仅52.53万辆,同比骤降12%,前三季度累计销量同比减少9%。
作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的表现尤为刺眼。2024年奔驰在华销量68.36万辆,同比下降7%;2025年三季度销量进一步跌至12.51万辆,同比跌幅扩大至27%。美国市场同样疲软,同期销量8万辆,同比下滑17%。更严峻的是,这并非奔驰个例——保时捷三季度在华销量同比下滑26%,奥迪同期跌幅也达2.6%,豪华车市场正集体遭遇冲击。
电动化滞后成短板,转型加速提上日程。销量下滑的核心症结,在于奔驰电动化转型的缓慢。尽管2016年便推出电动品牌EQ,但旗下车型市场反响惨淡,今年9月EQB、EQESUV、EQA、EQE车型销量仅为370辆、238辆、266辆、103辆,与国内造车新势力相去甚远。反观竞争对手宝马,前三季度纯电动车销量达32.3万辆,同比增长10%,差距显著。
为扭转颓势,奔驰正双线发力。渠道端,通过合并低效网点、升级门店硬件的“加减法”策略优化运营;产品端,则在慕尼黑车展亮出重磅底牌——全新纯电GLCSUV全球首发。
这款基于MB.EA纯电平台打造的车型,搭载800伏电气架构,实现713公里续航与10分钟补能303公里的性能,还将推出国产加长版及6座车型,计划2026年上市。
同时,奔驰宣布调整电动车型命名策略,不再使用EQ品牌,转而强调“EQ-Technologie”技术属性,彰显对电动化路径的重新思考。
从“重金裁员”减负到技术攻坚突围,奔驰的转型已进入关键阶段。在全球汽车电动化的浪潮中,这家百年巨头能否凭借成本优化与技术升级重获竞争力,仍待市场检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