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险生效前六小时发生的十万追尾
台州的马先生花了十一万五买的二手领克还没捂热乎,就在过户当天傍晚追尾了一辆玛莎拉蒂。更糟心的是,三小时前刚买的商业险,保单上赫然印着"次日零时生效"六个大字。这笔近十万元的维修费,保险公司甩出一纸条款拒绝买单。
当天下午三点办完过户,马先生在车行销售"立即生效"的保证下支付了3995元保费,甚至还反复确认过两次。结果六点二十分出事时,系统显示保单生成时间距离生效还有五个多小时。保险公司咬定行业惯例就是次日生效,而销售的解释是"系统可能有延迟"。
这种时间差陷阱并非个例。去年杭州有位车主凌晨十二点半投保,十二点零五分出事同样吃了闭门羹。业内人士透露,所谓"临时生效"在业内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但销售为了成单往往含糊其辞。马先生事后翻遍社交平台,发现掉进这个坑的人能凑成好几个维权群。
汽修厂给出的账单很干脆:玛莎拉蒂的零部件更换八万多,加上工时费直奔六位数。马太太算过账,家里存款刚好够填这个窟窿,但两口子心里憋着的火气可比修车费更难消化。有意思的是,被追尾的豪车车主至今没来催债,反倒是保险公司客服的电话打得最勤快。
法律人士指出,保险合同背面那行小字确实具有法律效力,但九成消费者根本不会细看。浙江目前试点的即时生效车险需要额外加钱,就像给保单买了个"加速包"。马先生苦笑着说,早知如此,宁愿多掏几百块买个心安。
保险协会的解释听着在理——次日生效是为了防止重复投保的漏洞。可对普通车主来说,这种防贼式的条款就像因为怕噎着干脆不吃饭。眼下马先生只能先自掏腰包修车,再琢磨怎么和保险公司掰手腕。
有些坑,非得摔进去才知道有多深。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