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撞卡车翻车?三方激辩测试真实性,安全不该是营销工具!
“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乘龙卡车这句海报文案,火药味十足。近日,理想汽车在发布会上播放的一段i8与乘龙卡车对撞测试视频,瞬间引爆车圈。视频中,重卡车轮弹起、驾驶室分离,而理想i8车身结构完好。这场看似“实力碾压”的碰撞,却演变成一场罗生门。
理想汽车坚称,测试完全委托权威机构中国汽研执行,卡车是市场随机采购,模拟真实会车场景。面对质疑,理想产品负责人甚至高调喊话:“要不来复测一把?直播都行!”姿态看似坦荡。
然而,被撞的乘龙卡车方彻底“炸锅”。其声明直指测试场景与实际严重脱节,称“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看出假”。乘龙质疑测试车辆是旧车,关键信息如车辆状态、碰撞参数等均未公开,认为理想通过“自定义非常规场景”贬低其品牌,已涉嫌侵权,法务部门已介入。
夹在中间的测试方中国汽研,回应称测试“符合所有规定和标准”,强调这是用于车辆“开发验证”的内部测试,并非强制性的准入认证。但“开发验证”与“营销展示”的界限模糊,也让其公正性被推上风口浪尖。
争议的核心,直指测试的公平性与透明度。卡车是否空载?锁止结构是否正常?碰撞速度如何定义?这些关键细节的缺失,让“SUV撞赢重卡”的戏剧性结果蒙上阴影。更令人担忧的是,此类极限测试若被片面解读,可能误导消费者忽视物理规律,带来潜在安全隐患。
安全测试的终极目的,是守护生命而非制造话题。在竞争白热化的车市,车企展示技术实力无可厚非,但超越“零和博弈”思维,将焦点转向技术共研与标准共建,才是行业繁荣的正道。透明、科学、负责任的测试,远比一场胜负未卜的“碰撞秀”更能赢得尊重。
当营销的火花碰撞安全的底线,谁该为这场风波的“失控”负责?或许,答案就在每一次对生命的敬畏里。
#汽车行业资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