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如果有人跟你说大众途观L会卖到10万出头,你肯定会觉得他疯了。 那时候合资SUV还是“中产鄙视链顶端”的象征,加价提车是常态。 到了2025年,这一幕真实发生了:上汽大众途观L的终端裸车价跌至10.98万,比官方指导价低了7万多元。
夸张的是,这款车在降价后销量猛增,5月份卖出16206台,6月份更是冲到19684台。 曾经需要仰视的“德系神车”,如今却用“白菜价”换销量,大众真的跌落神坛了?
价格战的真相,是自救还是无奈?
大众这波降价并非单纯促销,而是合资品牌在国产新能源车围攻下的生存之战。 上汽大众采取了“两代同堂”策略:老款途观L“出众款”负责用10.98万的底价抢市场,而新款途观L PRO则主打科技感,维持品牌调性。
这种操作背后是惨烈的现实比亚迪、吉利等国产混动SUV已杀入15万区间,配置拉满,大众若不降价,连基本盘都难保。 但降价也带来副作用:老车主吐槽“当年20多万买的车,现在二手价直接腰斩”,品牌忠诚度被严重透支。
空间和动力:大众的“祖传优势”还在吗?
轴距2791mm,后排坐进1.8米身高的乘客,膝部空间能留出三拳距离,翘二郎腿毫无压力。 后备箱容积从495L扩展到1780L,装下宜家1.5米沙发很轻松。 不过,大众被吐槽多年的后排地台凸起问题依然存在,中间座位乘客得“练瑜伽腿”。
动力上,入门款搭载1.5T发动机,最大160马力,百公里加速9.9秒,实测油耗不到7L,适合家用代步。 但想要德系的“驾驶质感”得加钱:2.0T高功版百公里加速7.5秒,四驱系统仅顶配专属。 变速箱还是7挡双离合,堵车时偶发顿挫,老车主都懂。
智能配置:拼不过新势力,但努力在追
大众的智能化一直被诟病“慢半拍”, 低配车型配置简陋,中控屏功能有限,副驾娱乐屏被调侃“刷不了抖音”。 高配版虽堆了15英寸大屏、8155芯片、L2级辅助驾驶,但价格直奔20万。 对比同价位的国产车,比亚迪宋L已标配5G和OTA升级,大众的车机反应速度仍显滞后。 不过,2025款新途观L PRO在语音助手和导航流畅度上做了优化,至少告别了“塑料感”内饰。
降价背后的隐形成本:修车贵、保值率跌
低价背后藏着一系列问题。 保险公司已将大众部分车型的维修系数上调至40%,意味着后期钣金喷漆成本更高。 老款车型还曝出排放传感器故障、车身刚度缩水等隐患。大众宣称途观L 1.5T保值率达74.6%,这是基于官方指导价的计算,实际二手车商对降价车型的评估已大幅调低。 有车主吐槽:“省下的购车钱,可能全搭进维修费里。 ”
买不买? 取决于你要面子还是里子
如果你看重品牌光环和空间,10万出头的途观L确实是合资车里的“性价比杀手”。 但若追求智能化或低成本养车,同价位的国产混动SUV可能更合适比如比亚迪宋PLUS DM-i,油耗更低、配置更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