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评论文章《以理念之变引领发展之变》中,开篇第一个案例既不是特斯拉,也不是蔚小理,是东风集团旗下的岚图汽车。文章提到,岚图“抓住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使新车生产准备周期缩短20%,工艺设计成本下降15%以上,新品质量提升10%以上。这一案例的选择背后,究竟暗示了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哪些深层逻辑? 岚图作为一家成立仅五年的品牌,为何能成为权威媒体笔下的“新样本”?
岚图被关注,首先源于其技术路线的特殊性。 许多车企选择对外合作或直接引入成熟技术的“短平快”模式不同,岚图从诞生之初就坚持全栈自研。其自主研发的ESSA原生智能电动架构,是国内首个兼容纯电,插混,增程三种动力形式的平台,硬件通用率高达90%,这让岚图能够像拼乐高一样快速推出不同品类的车型。2023年,岚图仅用14个月就将东风集团一座传统燃油车工厂改造为新能源汽车工厂,相比新建工厂节省了10个月时间,成本仅为十分之一左右。
在动力系统上,岚图没有选择押注单一技术路线,而是通过“岚海动力”系统实现了多动力形态的融合。2025年8月发布的岚海智混技术,基于全域800V碳化硅高压系统,将混动车型的纯电续航提升至360-410公里,支持5C超充,12分钟内可完成20%至80%的电量补充。这项技术发布时,岚图还通过52℃高温和-24℃低温环境下的5C超充测试,以及电池包“针刺+5米高空跌落”的安全测试,公开验证其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
岚图的技术逻辑不仅体现在硬件上,更延伸至软件层面。其SOA中央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实现了“软件定义汽车”,让车辆具备功能迭代的能力。2025年春季,岚图发布的天元智架系统,集成青云平台与鲲鹏系统,支持L3级智能驾驶。值得注意的是,岚图在坚持自研的同时并未封闭合作,例如与华为联合开发智驾系统,在岚图FREE+上首搭华为ADS 4.0和鸿蒙座舱5.0,形成“技术自主+开放生态”的双轨并行。
技术优势如何转化为市场认可?岚图的产品策略凸显了“性价比突围”思路。 在竞争最激烈的20-30万级SUV市场,2025年焕新的岚图FREE+以全系标配华为高阶智驾、全铝底盘,魔毯空气悬架等配置,主打“越级体验”。2025年7月,该车型销量环比增长143.7%至4515辆,8月进一步攀升至5239辆。在35万元以上MPV细分市场,岚图梦想家凭借800V平台,5C超充和智能后轮转向等配置,2024年全年销售4.7万辆,位列新能源MPV销量第二,2025年6-8月连续三个月成为该细分市场销冠。
岚图的市场表现反映在数据上呈现连续增长态势。2025年1-9月,岚图累计交付96,992辆,同比增长85%,连续七个月销量过万。销量增长的背后是盈利能力的改善;岚图毛利率从2022年的8.3%提升至2024年的21.0%,2024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成为行业内最快实现该目标的新能源车企之一。
这种“自我造血”能力为岚图的资本化路径奠定了基础。2025年10月2日,岚图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试图通过资本市场加速国际化。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岚图2022年至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103.2%,是增速第三快的中国高端新能源品牌。资本市场的关注点不仅在于销量,更在于其技术储备——截至2025年7月,岚图拥有1519项已授权专利和4783项申请中专利,研发团队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35.6%,平均从业经验超9年。
岚图的制造环节同样体现绿色转型理念。 其武汉工厂建成武汉市最大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年发电量2000万千瓦时,相当于种植50多万棵树实现的碳减排量。 工厂采用5G全连接技术,实现428台机器人协同作业,焊装自动化率100%,总装线可混流生产三款车型,每3分钟下线一辆新车。
全球化布局上,岚图已进入39个国家,海外销量从2022年的19409辆增长至2025年前7个月的9357辆。针对欧洲市场,岚图进行本地化适配,如开发欧版车机系统,与当地充电运营商合作确保兼容性。2024年,岚图通过“共岚图”战略进入中东市场,并计划2030年前覆盖全球60国。
岚图的机制创新同样值得关注。作为央企背景的品牌,岚图实行扁平化管理,建立直营模式,并设立用户共创委员会,让车主参与产品设计。例2025年上海车展亮相的岚图FREE+升级了1366项配置,部分改进直接源自用户反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