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冲高端卡壳?老司机盯上怀档设计这细节
最近翻了翻几家车企的怀档设计图,突然明白为啥比亚迪往上冲总差那么口气——不是三电技术不行,是这些“手摸得到”的地方没磨出高级感。电机电控早把参数拉满,可坐进车里看怀档,总觉得差点意思。
怀档这东西看着小,实际是高端车的“门面担当”。我去4S店摸过奔驰E级、雷克萨斯LS的怀档,位置刚好卡在右手自然下垂的位置,不用低头找;档把材质是哑光金属,摸起来像块精心打磨的表链;挂挡时“咔嗒”一声轻响,力度反馈像按高级钢笔帽。这些细节堆起来,坐进去就觉得“这钱花得值”。
再看比亚迪部分车型,怀档位置偏下,开车时得稍微弯腰够一下,跑长途容易累;档把是塑料感偏强的材质,摸起来有点松垮;挂挡时声音闷闷的,没那种利落的反馈。不是说不好用,是不够“高级”——高级感这东西,真不是参数表能写出来的,是手指碰到每一个按钮、每一次换挡时,心里冒出来的那句“对,就该这样”。
有次跟做汽车设计的朋友聊起这事儿,他直摇头:“用户买三十万以上的车,买的不仅是代步工具,是‘我值得更好’的身份感。怀档这种高频接触的地方,就是身份感的放大镜。”他举了个例子,某新势力品牌早期车型同样被吐槽档把廉价,后来改成皮质包裹+金属饰条,销量直接涨了两成。
其实比亚迪不是没意识到细节问题。前两年推出的高端品牌仰望,怀档设计就精致很多,位置、材质、反馈都向传统豪华车看齐。这说明团队有能力做好,可能就是其他主力车型迭代时,优先级没排到这儿。用户要的是“全面高级”,不是“单项满分”。
现在新能源车企卷参数太狠了,续航、加速、智能座舱一个比一个强。可真正能留在用户记忆里的,往往是那些“用着舒服”的小细节。就像买手表,功能再全,表链硌手也戴不出门;手机芯片再强,边框割手也少了份珍惜。汽车更是如此,每天握在手里的档把、经常按的按键,这些“小”东西才最能定义“高级”。
希望比亚迪能多盯着这些“小地方”使劲。技术优势摆在那儿,再加上细节打磨,冲高端这事应该能更顺溜。毕竟用户要的不是一辆“功能强大的车”,是一辆“开着就有面子的车”。
经典语句:细节是魔鬼,也是天使,它藏着一个品牌对用户最真实的诚意。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2023年主流新能源车型内饰细节对比》、易车网用户调研《30万级新能源车主购车关注点分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