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图知音四川上市:全配纯电SUV的“卷”法与日常
8月末那天,成都这边天气还闷热。朋友拉我去文化艺术中心,说有新车发布会,还跟“小猪佩奇”搞了联名。小孩喜欢,我就跟着凑个热闹,没想到现场人挺多,岚图知音这名字倒是头一回听说。
说实话,这两年身边换纯电SUV的人不少,但大伙都吐槽一个问题——20万上下的车,要么配置缩水,要么续航一般,总觉得差点意思。我家邻居老王前阵子刚提了一辆别家的纯电,说是省心,其实每次充电都得提前算好路线,不然高速上焦虑得很。他还念叨过一句:“要是真有一台啥都有、啥都不缺的车,那才叫痛快。”
后来现场采访环节,有记者问到为啥偏偏选在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推岚图知音。CEO卢放没拐弯抹角,就直接来一句,“我们就是听得到炮火。”他说用户不是只想要“能开”的,而是希望买回来不用再加装、改装或者忍受什么短板,就是一步到位,全套齐活儿。
销售总经理邵明峰也挺实在,他讲公司真的是被用户劝出来的,每回群里有人抱怨哪哪不好用,他们团队就赶紧琢磨怎么改。这新款据说光升级项就做了1200多条,包括901公里续航和5C超充,还有那个鸿蒙座舱5和乾崑ADS 4.0系统。微信群里有老司机试过,说三分钟补能100公里是真的,只不过你得找对800V桩,不然速度慢下来还是着急。
技术师傅顺嘴提过,这种堆配置容易亏钱,可他们靠自研和批量采购,把成本压下来了。有些冷门配置,比如零重力座椅和冷暖箱,一般都是高端车型才给配,他们却敢往20万级别塞进去。有段时间我以为这些东西只是噱头,但去年冬天跑长途的时候,同事开的MPV带冷暖箱,饮料一点不冻手,当时真羡慕。
还有件事挺让人琢磨——大家老拿华为当卖点,有些品牌贴个标签价格也水涨船高。但卢放强调他们自己搞技术不是摆样子,一方面深度合作华为,另一方面自家逍遥座舱、鲲鹏智驾一直在更新迭代。“开放合作+自研备份”,他这么形容。这招其实保险,以后如果行业风向变了,也不会被谁卡脖子。今年朋友圈流传一个八卦,说某品牌16万级也出华为智驾版,其实功能砍掉不少,该有的激光雷达没给足,用起来体验差远了。群友小李试完直言,“满血”和“半血”,开几天区别太明显。
讲究价值而不是死磕价格,这也是他们反复强调的一点。我表弟最近看Model Y,小米SU7那些,对比下来觉得空间还是岚图宽敞。据说这个叫“得房率”的指标能做到90%以上,加上NVH静谧性提升明显,上次路测遇见工地尘土飞扬,关窗后基本听不到外面动静。他们家的电池包经过极限,我记得去年南方暴雨成灾,有台旧款顶着积水冲过去安然无恙,在维修站引起一阵围观,都夸底盘密封靠谱。另外软包覆盖面积大,大行李厢能塞下四口之家出游装备,对爱露营的人来说算福音吧。
产能这块倒是不少人担心,新厂投产前会不会交付延迟?销售私底下透露,现在主厂已经满负荷转,大概9月中旬新线就启动,到时候交付压力应该缓解不少。不过他笑称最怕订单爆棚生产追不上,那可真忙不过来。今年1-7月销量同比涨幅快翻倍,高端MPV市场每卖仨就有一个梦想家,是数据也是口碑吧。但盈利方面,人家坚持“不亏本卖车”,目标更像是在集团层面做加法,每多卖一辆整体账面更漂亮一点儿。
插句闲话,上个月偶遇卢放本人,他正自己开着知音跑高速。据他说,现在服务区800V超充桩分布比预期密集,中国基建速度让新能源玩家信心十足。这让我想起五六年前修理厂师傅常感叹,“中国造车啊,看似慢,其实憋大招。”如今半年上一款新产品,全靠之前几年研发体系打基础,否则哪里撑得住?
最后碎碎念一句:没有哪个品牌敢拍胸脯保证一定成功,不过把用户需求顶在第一位,总归走错不了太远。我朋友圈里调侃,“现在卷的不止是参数,是诚意,也是耐力。”或许以后等二手市场出现更多这种全配车型,会不会又掀起另一波抢购潮?留待时间慢慢验证罢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