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老大难翻身?上汽不光翻了身,还一屁股坐回了销冠宝座,把比亚迪打得有点喘,妥妥的翻身农奴把歌唱。
你说市场早就卷疯了吧,各家车厂也都自带爆款buff,可9月一波数据下来,44万台新车如潮水般冲出,上汽一举反超,把比亚迪甩出五万多台。这啃下销冠头衔的骨头,可不只是靠“堆数字”这么简单。有人好奇,这波到底是哪里突然来的一阵神操作,让一向稳重的上汽干出了这一下?等一下再聊,先挖几个坑让你琢磨琢磨:你觉得一个企业翻身关键靠啥?是烧钱、靠技术,还是拼人脉?
回头看这一年的骚操作,说实话,换做是你我,谁能料到上汽把自主品牌的表现拉成这样?44万的月销量、有29万4千辆都是自家货,同比增长50%多。这就像有个人家以前做二房东,现在自己一手包揽,家底全靠自己撑着,别人搭个顺风车的时代彻底过去了。自主品牌占比67%,在传统厂里头简直扎眼。要是朋友圈榜单也能晒这业绩,估计老同学都得问一句“喝啥奶粉长大的?”
再来新能源,单月卖了近19万台,渗透率65%。这要搁两年前,新能源圈里谁敢想啊?过去不少企业还苦着脸琢磨怎么突破30%呢,上汽直接把门槛拆了、抬高两层楼,还往楼上又添一层。行业风向天天变,上汽这招走得直接,走在了前头。
海外出口成绩也亮堂,10万台出海,比去年同期涨了12%,这阵仗放在今年全球大环境下更显得宝贵。你想想,外面风浪一个接一个,有多少厂家一个咳嗽就感冒。上汽却还能老神在在地憋大招,这牌局下得够精细。
有人说赚钱是硬道理,净利润一看,扣非归母净利润54亿,涨了432%多,这数字有点离谱了。只有你真把结构调好了,把高附加值车型的量弄大,成本压下去,才玩得转。谁家都在打价格战,上汽选择了让钱流进腰包,这韭菜收割得不紧不慢,反而翻得个大跟头,把利润拉起来了。
就像开餐馆的,光盯着卖量大便宜盒饭,迟早油腻成灾。人家上汽弄的是精品菜系,价格高、利润好,关键还好卖。背后这套IPD、IPMS管理学,换成俗话说,就是老东家做事有了一套效率神器,干啥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灵光。再有钱袋子鼓起来,财务活水多了,企业活力跟着就旺。手头不紧了,啥创新动作都更自在。
话说回来,这把交椅坐得稳,全因行业大局在变。新势力的春风吹了几年,这两年开始有点降温,原来还“谁都能摘月亮”,结果个别能顶着,其它就像打水漂,落了一摊,市场份额回落到15%。传统车厂像上汽、广汽、长安这些老革命,反而越扎扎实实越有后劲。姜还是老的辣,咋说得都没错,等新势力们内卷到头,老字号“扛把子”又站出来兜底了。
消费者的心态也变了。前两年比的是谁便宜,现在大家捂紧钱包,更在意产品硬实力。买车像买手机,以前光看样子和价格,现在要看续航、性能、智能化啥的,谁家真能做出一点花活,谁就能赢得心。
说起转型,不得不聊聊上汽总裁贾健旭的“延长线战略”。啥玩意?不是跟着别人屁股后头改几下,而是盯着用户未来会怎么想、行业要怎么变,提前布局。这路数有点像高手下象棋,看一眼能算三步。比如行业一窝蜂拼电池容量,上汽就换了个思路,从根儿上解决续航焦虑。MG4用的半固态电池,零下七度还能跑出常温续航的七成多,比业内平均线高20个百分点,这种实打实技术才叫硬。
谁都在跟风打价格战,上汽偏就端出了“技术诚意”,用硬核技术哄用户掏心窝,贾健旭话不虚:“只有技术诚意,才能让用户买账。”你还真得承认,智己LS6拉高了增程车的电续航到450公里,把过去买车“用电全靠赌人品”的局面一锅端平。
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混子最怕下错注,上汽就是把资源分了好几摊。荣威、名爵、智己三路并进,荣威主打实用年轻家庭,名爵俏皮抓年轻人,智己高调玩高端智能,这叫啥?家族组团打怪,各显神通,内部不自相残杀,市场全方位渗透。
技术路线也是三头开花,纯电、插混、增程一齐走。尤其混动上,DMH 6.0超级混动撑起门面,上汽凭控速度够快,遇上政策风吹草动,马上能见招拆招。别家那点“单押宝”风险全都回避掉了,这脑子拎得明白。
再说和华为的合作,贾健旭一句“带着嫁妆去结亲”,老实不客气,把气势都端起来了。谁家还单打独斗?人家上汽敢于拆墙搭桥,技术资源一起玩,格局一看就赢在起跑线。
背后体系竞争才是真较劲的地方。IPD一推,产品开发周期从原来三年缩进了一年半,市面有啥新风向,上汽第一个卷进去。供应链这几年风浪也大,你见过电池芯片说缺就缺,车厂一堆人抓头发?上汽直接搞垂直整合,搭起供应链“防火墙”,保证自己安稳过冬。
数字化转型让效率翻番,线上渠道现在能占到35%,想当年才15%。变化快不快?就是这么个打法,把传统车厂变成互联网思路的企业。
车圈这一波动荡告诉大家,纯靠价格玩不好长久游戏。你打低价,人家再低,干到最后剩利润薄得像纸片,迟早要洗牌。现在,新能源汽车玩的是综合价值,你技术拿不出手,最后只剩尴尬。上汽搞固态电池、超级混动、智能驾驶这些“硬通货”,把护城河挖深了,后面跟风的对手,再快也摸不着门。
体系力拉开企业寿命线。短期靠产品,中期看技术,长期拼体系,上汽现在正走在这条路上,资源投入是大,可未来只能让自己“难以被取代”。更妙的是,上汽已经识破了传统套路,从卖自己有的,转型成用户需要啥就开发啥,这种思路转换,得动刀子在企业的骨子里,光靠喊口号不顶用。
未来画卷也不含糊。智能驾驶从L2到L4稳步上楼梯,和科技公司深度打配合。电动化方面,固态电池提前布局,谁出新技术谁就是未来“掘金王”。海外拓展也没落下,欧洲市场搞定就是最好的口碑,上汽搞“全球研发、全球制造、全球销售”,有模有样。
你说这大象咋还真能跳舞了?关键是还跳得好。老厂不怕变,只怕不敢变。上汽用事实证明,只要脑子活、下手快,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浪潮下,照样能逆流翻盘,贾健旭的“延长线战略”思路,把同行的理念甩了一大截。比赛还远没结束,上汽只不过又把富贵气息拉回了身上。这未来路咋走,大家怎么看,是不是觉得传统车厂还有想象力?你觉得自家小区里的老金杯、桑塔那还能翻新出花样不?一起聊聊,说说你心里打的小算盘。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