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两部门出手:辅助驾驶非自动驾驶,车企别想再忽悠了!

这次咱们要聊的这事儿,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直接关系到咱们在马路上安全不安全、钱包鼓不鼓的大事儿!

两大权威部门联手,一份征求意见稿摆在面前,直指当前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界限模糊不清。

这份文件,可以说是给那些把“辅助”包装成“自动”的车企,好好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实课”。

咱们先来深挖核心——“辅助驾驶”它就是“辅助”,绝非“自动”!

重磅!两部门出手:辅助驾驶非自动驾驶,车企别想再忽悠了!-有驾

这话说得够直白,也够关键。

你们想想,市面上不少新车,都打着高科技的旗号,把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这些功能,宣传得天花乱坠,似乎真能让你彻底解放双手,安享旅途。

可现实呢?

这些功能,说到底,依然需要驾驶员时刻紧握方向盘,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接管。

一旦系统出现任何“意外”,驾驶员必须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要是把这“辅助”当成了“自动”,真就撒手不管,那后果,恐怕比“画饼充饥”还要令人担忧。

征求意见稿里明确要求,厂家们,你们必须将“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使用说明,清晰地呈现在车子的App、中控屏幕,以及那本厚厚的用户手册里。

得让大家看得一目了然,用得明明白白,更要让消费者清楚其中的潜在风险。

不能再玩“文字游戏”,更不能误导消费者,让他们以为自己的车真的可以“自主导航”到月球。

想想看,长途驾驶,谁不想让车子多帮一把?

可要是被这“辅助”二字蒙蔽了双眼,真就放松了警惕,那后果,恐怕比“司马迁写史记”还要费劲去弥补。

这文件,既是给车企敲响警钟,也是给咱们消费者打好预防针:切勿被华丽的辞藻所迷惑,安全第一,时刻保持专注,这才是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根本。

除此之外,这份文件还对车企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必须配备“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

也就是说,你的车,得能像个“贴身管家”,时时刻刻“看”着你。

一旦发现你在驾驶过程中分心,比如玩手机,或是脑袋一耷拉,有打瞌睡的迹象,系统就必须立即发出警告。

怎么警告?

语音提示、方向盘震动,甚至直接限速、靠边停车,强制关闭辅助驾驶功能。

这番“关怀备至”,虽然听着有些“严厉”,但从安全角度来看,却是必不可少的。

人的注意力,尤其是在长时间驾驶或遭遇拥堵时,难免会分散。

一个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驾驶员不良行为的系统,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辅助,它如同“孟子劝学”,时刻提醒你“学而不思则罔”。

而且,文件还强调,车企绝不能通过任何方式允许驾驶员主动关闭这些监测和处置功能。

这就等于彻底堵死了“偷懒”的后门。

重磅!两部门出手:辅助驾驶非自动驾驶,车企别想再忽悠了!-有驾

你想“放松”?

车子不允许!

监管部门也会对此进行严格监督,一旦发现这功能“名不副实”,是要被纳入缺陷调查的!

再来聊聊当下最为热门的“OTA升级”。

听着是高科技,更新换代快,但其中也潜藏不少“隐患”。

文件对OTA升级的要求,可以说是“滴水不漏”。

首先,厂家必须将车辆的关键信息,例如辅助驾驶系统、电池等,准确、完整地填报。

这就像参加“科举考试”,填错了、漏填了,便会被淘汰。

其次,OTA升级必须遵循既定流程,必须备案。

这如同“行兵布阵”,没有事先的筹划,绝不能轻举妄动。

更为关键的是,不得将未经充分测试验证的软件版本推送给用户,更不得借OTA之名,掩盖车辆的缺陷。

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

车企不能拿我们消费者当“小白鼠”,也不能把尚未成熟或存在问题的软件版本随意安装。

更不能借由OTA升级,“不动声色”地抹去本应披露的缺陷。

那些因OTA升级导致车机“失灵”、辅助驾驶“失控”的案例,我们都曾有所耳闻,它们如同“东施效颦”,徒劳而危险。

这份文件,就是要让车企老老实实地遵循规则,不得以升级之名行欺瞒之实。

一旦发现信息填报不准确、OTA升级未备案,或是实际升级内容与备案不符,都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对于那些“频繁OTA”的车企,监管部门也将进行重点关注,展开专项核查。

这下,那些企图通过OTA“蒙混过关”的车企,可得收敛点“小聪明”了。

当前汽车市场,“内卷”现象尤为突出,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各种新兴技术、前沿概念层出不穷。

诸如“智能”、“科技”、“豪华”之类的标签,听上去都极具吸引力。

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表象之下,产品的真实能力是否名副其实,消费者心中自有定论。

重磅!两部门出手:辅助驾驶非自动驾驶,车企别想再忽悠了!-有驾

文件中还有一条,说得格外实在:厂家在向消费者介绍智能网联汽车的驾驶自动化等级、系统能力以及系统边界时,必须做到真实、全面,严禁虚假宣传,杜绝夸大其词,更不能误导消费者,确保大家都能清晰地理解车辆的真实性能。

这不正是对那些“概念炒作”行为的有力遏制吗?

不要再用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名称,比如“XX自动驾驶系统”,来制造“海市蜃楼”。

厂家必须如实告知消费者,其系统究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它的能力边界在哪里。

这就像“画龙点睛”,关键在于“点”对地方。

回想那些曾被吹嘘得天花乱坠的“自动驾驶”,却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的例子,不禁让人心生警惕。

这份文件,正是要将这种“虚假宣传”、“夸大其词”的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监管部门将加大审查力度,必要时,还会联合专业机构进行技术鉴定,甚至组织联合调查,依法依规进行整顿。

最后,我们不能不谈及安全事故。

无论技术多么先进,都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

一旦发生事故,特别是与智能网联功能相关的事故,车企的责任就显得尤为重大。

这份文件明确规定,厂家必须及时报告与辅助驾驶系统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件和碰撞事故。

同时,监管部门将深入展开事故调查与分析,并对车企的报告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

若发现车企存在“隐瞒或遗漏重大事实”的行为,将被公开通报,并责令其进行整改。

这如同“明镜高悬”,要求车企在事故报告上,绝不能有所谓的“遮掩”。

坦诚、公开、及时地报告,才是应有的态度。

毕竟,这些信息对于改进技术、提升整体安全水平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这份征求意见稿,无异于给整个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进行了一次“刮骨疗毒”式的梳理。

它不仅清晰界定了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边界,对车企的宣传方式提出了严苛要求,更强化了对软件升级、数据安全乃至事故报告等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

这背后,彰显了国家对消费者生命安全的深切关怀,也是对汽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推动。

未来,我们在选购智能网联汽车时,心中将更加有数,不再被那些华而不实的宣传词汇所迷惑,而是能够洞悉产品的真实能力。

设想一下,未来的出行场景,我们不再是“战战兢兢”地去试探辅助驾驶系统的极限,而是能够基于车辆真实可靠的能力,安全、自信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这才是科技进步的真正意义所在,不是吗?

所以,归根结底,这件事儿就是要告诉我们:别再被“自动驾驶”的虚幻概念所误导,要擦亮眼睛,看清你爱车上那套“辅助驾驶”的真实面貌。

同时,也要相信,国家正在不遗余力地为你营造一个更加安全、透明的购车和用车环境。

未来的出行,必将更加稳健可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