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鹏X9增程版的事儿啊,我觉得它其实代表了个挺有趣的趋势——以前我们一提到新能源,基本上就只想到纯电,毕竟纯电车发展快啊,补能便利、技术成熟,还能占点环保先锋的位置。但你知道吗,小鹏这次确实是在踩刹车,开始布局纯电+增程双腿走路,这个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讲真,我是一线从业的,见过不少车企折腾纯电的过程。就拿去年我一熟的修理工说,他维护的纯电MPV,月销售才300辆左右,面对家庭用户,这数一看就不够看。换做你了,家里要载5口人,偶尔跑长途,纯电电池续航除了能跑的距离—你算算距离,估计也就到200-300公里,剩下的得想办法补能。尤其是你要是夏天开到墨西哥,发现电路老旧,频繁断电,补能不便,长途那点事也变得很折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理想的MEGA跑市面,月销可以到3000辆左右,但真心觉得它还没完全解决家庭出行的续航焦虑。对比腾势D9、别克GL8 PHEV这类插混,打个比方,他们的油箱+电池组合,续航距离普遍能搞到800公里左右,家用日常,充满一次能跑几天。纯电还得每500公里开一次充电,长途就糟糕了。这种需求,很多家庭其实心知肚明,只是不太愿意被纯电束缚。
小鹏也考虑到了全球不同场景。毕竟,澳大利亚珀斯周边的沙漠,无人区长达1300公里,电动车说实话根本没法跑,或者去墨西哥,电路老旧得让人抓狂。你说,出国旅游或者流动性强点的场景,纯电才靠谱?恐怕还得再等技术成熟或者充电基础越来越完善。
说到这里,咱们得问:如果你是家庭出行,真要买辆用来长短途兼顾的车,会更偏向纯电还是增程?我自己都在犹豫,毕竟技术路线不同,体验感也差别挺大。
这个增程版的亮点其实也挺扎心的。它用上了前面纯电技术的优势,搭载63.3kWh大电池+60L油箱,官方说能跑1602公里。这个续航,相比之前的纯电版(大电池还要折腾每次充电),几乎是一场续航救赎。关键是补能还快,官方说12分钟能充70%,你说是不是有那么点高速公路行驶的福音?它还兼容第三方直流充电桩,不用专门弄那种只你的桩会用的局限。
不过我也自问:这技术还能走多远?如今纯电车的能效比能动辄百公里耗16-20kWh,增程车的油耗估计算下来,2.5L/100km左右,挺实在的。用个心算,百公里油费假定6元,算下来也就15块钱左右。这是在城市频繁刹车、起步时的财政吗?可能吧。
我还记得销售聊天时说,这个车支持92号汽油,我一听就笑了。家庭用户真会用到这个油箱吗?不过它那配置,确实对比市面其他高端MPV,算是可以用普通油的高端。让人觉得买车,就要有点务实精神——不用到加油站非要插个充电桩那样折腾。
再说,空间布局也是它的一大亮点。采用了超级多的集成设计,空间利用率达到95.8%。我在相册里翻查,找到了后排脚空间较大,头部空间还差点有12mm,这个对于家用来说挺基本的,一个大空间的7座MPV,最吸引人也是那种可以拉一家人去露营、载自行车的感觉。折叠后能变成超大储物空间,用来装家用物品或露营装备,都不错。
动力方面,单纯看官方,可能不及四驱车型的狠。毕竟,没有双电机四驱的版本,动力线就比较单一。你知道的,增程系统机械复杂,成本也升高。有个段子:增程器像个勤快的副驾驶,并不能像纯电或纯燃油车那样跳出来打拼。我有时候在想——这些机械复杂的设计靠谱吗?能不能耐用?嘉实多合作的专用机油,控制升温,也许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后续维护不那么费事。
社会的趋势怎么看?根据乘联会的数据,今年增程车批发增长8.7%,比纯电的32.4%要慢多了。说明市场对增程的热情开始降温,也证实了纯电占优的事实。我在想,做这事的企业,是想多点场景布局,还是看中那点轻资产?
这玩意儿算是一个折中的方案。用纯电的技术打底,加个油箱延长续航。你玩得开心点,顾家点,既没有随时找充电站的焦虑,也不用担心长途没电。但也得承认,增程技术比起纯电,还有点硬仗要打。机械部分多,成本高,复杂性更强。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偶尔也会想:这是不是未来的平衡点?还是说,最后还是会像过去那样,纯电会占主导。等我再去试驾,或者看到效果后,可能会更有发言权吧。
问题来了:你觉得家庭用车,续航焦虑的解决方案,是更多快充+大电池呢?还是增程+常规油箱?我没把这个想得特别透,不同家庭不同需求,偏好无所谓对错。
反正,车企不断试错,技术也在不断迭代。未来会不会有更奇葩的方案出现?我还挺期待的。你会不会也想知道,咱们用车的那点事,究竟会走到哪个路口?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