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要再问我是哪些车了。
我不敢说,因为真赔不起500万啊。
其实吧,你可以认为是所有大幅降价的车子,也包括合资车企(豪华合资车也不例外),可能都存在这种情况。
因为,车企不是“福利机构”,他们更不傻,亏本的买卖他们肯定不会做啊。
一款车,能够几万几万,十万十万的降价,这肯定是不正常的,难道他们亏钱卖车?
除非,他们之前的价格都虚高!
很明显不是,降价的钱它们肯定会想方设法去弥补上,其中,“降本增效”就是最有效的办法,而降本的主要手段就是“偷工减料”。
而且很多都集中在你看不见、并且不直接影响驾驶安全,但长期影响体验和耐用性的部位,其核心就是“降本不显眼”。
不信,大家可以看看一些拆车视频,对比一下降价钱与降价后的同一款车子的配置。
一般来说,常见减配领域主要有3类。
第一类: 内饰与用料:
比如,取消真皮座椅(换仿皮/PU)、缩减内饰软质包裹面积(门板/中控台换成硬塑料)、减配内饰氛围灯(少灯源/降亮度)、省略座椅腰部支撑/通风加热等舒适功能。
大灯直接从品牌换成杂牌!
第二类:底盘与硬件:
底盘方面,也是车企“偷工减料”发力的重点。
因为,大部分消费者是看不到的,可能买车到卖车,基本上都看不到自己车的底盘长啥样。
所以说,车企就算减配了,消费者也看不到。
具体手段包括不限于,将底盘的高强度钢板或镀锌钢板,改用更薄、更低强度的材料,使底盘使用寿命大幅缩短。
简化悬挂系统:包括降低弹簧钢强度、减少圈数;降低减振器油成本、减少内部阀系数量;
还有减少底盘设计的CAE仿真循环次数:一些车企为节省成本,将其从行业基准的2.5万次减少到1.2万次,导致底盘部件的可靠性下降。
改变底盘部件的材质和工艺 :如将铝合金部件换成钢板冲压件,用铁制件喷涂铝制涂装冒充铝制底盘件(现在确实有很多车企都是这么干的);
将双层冲压焊接件换成单层冲压件,取消防倾杆、发动机护板、铝合金羊角换成铁的、缩减底盘防腐涂层(易生锈部位涂层变薄/漏涂)、取消底盘护板(或从金属换硬塑料)。
第三类:硬件上面直接省!
有些车企,那是装都不装了。
直接肉眼可见的省,如新车更换更低规格的轮胎(比如品牌从米其林换小众品牌,尺寸不变但层级降级)、轮毂直接变小一号的,之前的铝合金轮毂变成铁轮毂。
然后,整车镀锌铁皮换成普通铁皮,厚度也再薄上1个mm,反正消费者肉眼也看不出来。而且,车漆也是越来越薄,跑高速一个小石子可能就能崩掉底漆,不到一个月的新车,引擎盖上到处都是掉漆的白点。
然后,防撞梁厚度也从双层冲压3mm变成单层冲压2mm(薄到可以削苹果)、直接取消吸能盒……。
有些车子直接减配隔音棉(门板/发动机舱隔音材料变少)、将环保阻燃棉换成花花绿绿的再生棉(有豪华合资车就是这么干的,新款车子就用了再生棉与沥青止震,味道大,不环保)。
还有一些车子取消后排出风口/USB接口、简化车机功能(比如内存,缓存变小,减配导航、语音控制精度下降)、用塑料件替代金属连接件(如车门铰链、底盘小部件、充电口盖……)。
所以说,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了!
一分钱,一分货,不要老想着能够买到“物美廉价”的车,价格便宜、用料还扎实的车子,可能还真不多。
这与有没有良心没有关系,毕竟,现在有些新能源车价格都已经降到了5.98万,再加上各种补贴,可能4万多就能够落地了。
这个价格,你还要啥自行车,有四个轮子,省油,能跑就行了呗!
对比,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感谢您的阅读,原创不易,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