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件挺有意思的事,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
就是华为和奇瑞这两家大公司,一个是我们国家科技领域的顶梁柱,一个是在造车上特别有自己一套的“技术宅”,它们俩联手搞了个叫“智界”的汽车品牌。
按理说,这强强联合,怎么着也得在新能源车市场里掀起一阵大浪,跟特斯拉掰掰手腕吧?
可结果呢,这智界汽车上市之后,动静不小,销量却一直不怎么好看,让人看着干着急。
这就好比请了两位顶级大厨,准备做一桌满汉全席,结果菜端上来,大家尝了尝,觉得味道有点不对劲。
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不过最近,这两位“大厨”好像坐下来好好聊了聊,签了个新协议,说要重新开始,把这盘菜给做好。
这里面的来龙去脉,还真值得咱们普通人好好琢磨琢磨。
咱们得把时间往回倒一点,看看智界这个品牌刚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
去年智界S7这款车刚发布那会儿,那场面可真是相当火爆。
华为几乎是把自家压箱底的好东西都拿出来了,什么800V高压快充技术,让充电跟加油一样快;还有那个叫“途灵”的智能底盘,再加上鸿蒙智能座舱,可以说浑身上下都是黑科技。
市场反应也特别好,发布会一开完,订单就哗哗地来,没多久就收了两万多个订单,大伙儿都觉得,这下特斯拉Model 3可算是遇上真正的对手了。
可是,这股热乎劲儿没持续多久,问题就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了。
先是说芯片供应不上,后来又赶上工厂搬家,这些外部因素影响了生产,导致很多订了车的用户迟迟拿不到车,这热情自然就慢慢冷下来了。
但这些还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最关键的问题,出在了华为和奇瑞这两家公司的合作模式上。
咱们得知道,奇瑞跟之前跟华为合作的赛力斯不太一样。
赛力斯当时可以说是把华为当成了救命稻草,基本上是华为说啥就是啥,全力配合。
但奇瑞不同,奇瑞本身就是国内汽车行业的巨头,技术实力雄厚,有自己的想法和骄傲,它还有自己亲手打造的高端品牌“星途”也需要发展。
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微妙的局面。
在这场合作里,到底谁说了算?
华为想的是,我来打造一个统一的、高标准的“鸿蒙智行”生态,从技术到销售都得听我的,这样才能保证用户体验。
而奇瑞这边可能觉得,你华为技术是厉害,但你毕竟是个供应商,车最终还是我奇瑞造的,生产节奏、资源分配,我得有我自己的考量。
这就好比两个人合伙开饭店,一个负责研究菜谱和宣传,一个负责后厨和采购,但俩人总在“今天这道菜是该放酱油还是放蚝油”这种问题上争论不休。
内部的意见不统一,导致智界和奇瑞自家的星途品牌在定位上有些重叠,资源分配上就难免会“打架”。
这种内部的消耗,让智界错过了最好的上市时机,眼睁睁看着大好的局面一点点流失。
最后反映到销量上,数字就非常难看了,跟特斯拉比起来,那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就在奇瑞和华为都为这事儿发愁的时候,旁边传来一个消息,可以说是彻底点醒了奇瑞。
那就是江淮汽车和华为合作的“尊界”品牌,推出了一款售价接近百万的豪车S800,没想到上市第一个月就卖了六千五百多辆。
这个消息让很多人都大吃一惊。
要知道,江淮汽车在大家心目中,跟百万豪车这几个字是完全不沾边的。
可就是这样,华为硬是把它给带起来了。
这个活生生的成功案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智界问题的症结所在。
奇瑞的高层肯定也在想:论技术底子,论生产能力,我奇瑞哪点不比江淮强?
我们合作的智界,定位也比尊界更大众化,市场应该更大才对。
为什么人家能成功,我们就这么费劲?
想来想去,答案其实很明显:江淮那边,是彻彻底底地把主导权交给了华为,自己心甘情愿地做好生产这个环节。
后来奇瑞的董事长尹同跃先生也公开说了句大实话,他说:“我们跟华为合作,也争论过,但后来发现,听华为的,事情就顺利;不听华为的,就会遇到挫折。”这话说的,就是承认了专业的事得让专业的人来干。
更何况,奇瑞自己也正准备上市,需要一个能让资本市场兴奋的好故事。
光靠在国外卖经济型车,故事不够吸引人;自己搞的高端品牌星途,表现也一直不温不火。
现在眼前就有一个现成的机会,那就是紧紧抱住华为这条“大腿”。
与其继续为了一点控制权,把一个大好的项目给拖垮,还不如学学江淮,自己退一步,让华为来主导,自己安安心心做好制造,最后大家一起分钱,这才是双赢的局面。
想通了这一点,后面的事情就快了。
今年8月,奇瑞和华为正式签了个“2.0合作协议”,对智界的未来做了全新的规划。
这个新规划的核心,说白了就是两点。
第一,下血本。
双方共同投入超过一百亿,组建五千人的研发团队,这阵仗就是告诉所有人,这次是动真格的了。
第二,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智界的运营模式变了。
它不再是奇瑞公司内部的一个事业部,而是要独立出来,成立一个新公司。
在这个新公司里,从产品规划到销售服务,全部由华为主导。
奇瑞的角色,就变成了“只控股、不指挥”的大股东,负责把车按最高标准造出来就行,别的一概不插手。
为了表示决心,奇瑞甚至把自己星途品牌的MPV项目都暂停了,给智界未来的新车型让路。
这个调整的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关系理顺之后,智界马上推出了新款的S7和R7,搭载了华为最新的智能驾驶系统,结果一小时订单就破万,那个熟悉的火爆场面又回来了。
这不仅仅是智界一个品牌的事,对华为整个“鸿蒙智行”联盟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棋。
现在联盟里,问界已经卖得很好了,再想大幅增长有难度,所以新的增长点就必须靠智界、享界这些新伙伴。
把智界这个曾经的“短板”补上,整个联盟的战斗力才能再上一个台阶。
而且,华为也开始调整销售策略,不再是把所有品牌的车都放在一个店里卖,而是要搞“品牌专卖店”,让每个品牌都有自己清晰的形象。
这对于重获新生的智界来说,也是一个重新打造品牌、吸引用户的好机会。
总的来看,这次调整,是奇瑞和华为在经历的挫折后,找到的一种更成熟、更聪明的合作方式,对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和科技产业的融合,也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探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