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款iCAR V23登场 方盒子性能与赛博风全面升级

北京的秋天总有点戏剧性,雨不大,却像有人在空气里撒了细沙纸,凉得你缩脖子。

那天我蹲在一个封闭场地等车,本来以为就是例行看看新款SUV。

结果雾里钻出来一台金属哑光银的方盒子——顶上挂着LED射灯、身上贴着高亮黑饰条,那阵势简直像擎天柱兼职拍末日大片。

我愣了一下,隔壁拿保温杯的大叔也停住脚,好奇心这东西,比风还快。

第一眼是外形杀人,第二眼就被它的数据戳中神经:双电机四驱,总功率335kW、490N·m扭矩,零百4.5秒,还加了个“一键Boost”。

按下去的瞬间,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坐进了另一个物理空间。

这种设定,不是给你每天上下班用的,它更像是一枚情绪炸弹——没事的时候放一颗,看别人表情比看仪表盘过瘾。

2026款iCAR V23登场 方盒子性能与赛博风全面升级-有驾

奇瑞为什么走到这一步,我后来琢磨过。

他们早期iCAR系列玩的是年轻化+个性化,中间夹在城市SUV和硬派越野之间试探。

但市场很现实,对手不是拼续航就是砍价格,把消费者养成挑剔怪。

如果只是靠造型撑门面,很快就会变二手平台上的常客。

所以到了2026款,他们干脆把牌摊开:骁龙8155芯片、大屏、猎鹰500辅助驾驶,再配运动性能版和赛博套件,一口气把颜值党和速度控都圈进来。

有人笑说,高性能对普通用户没啥意义,大部分时间限速摆在那里。

2026款iCAR V23登场 方盒子性能与赛博风全面升级-有驾

但话不能这么算,这类配置本质是一种身份标签,就跟球鞋圈里的签名款一样,不一定天天穿去打球,但拥有它,你整个人状态都会不一样。

而且从技术角度讲,这套双电机系统搭宁德时代最新电芯,在稳定性和补能效率上的提升是真实存在的,不是PPT吹水。

两驱版则更务实一些:185kW单电机,有59.93kWh(401km)和80.16kWh(550km)两个版本;V23S四驱标501km。

如果让我选,我可能通勤用80.16kWh两驱,因为省钱省心、不焦虑;偶尔想河滩狂一下再借朋友那台V23S。

这也是厂商的小算盘,用不同组合同时收割务实派和浪漫派,让品牌调性左右开弓。

2026款iCAR V23登场 方盒子性能与赛博风全面升级-有驾

内饰延续老布局,不过换上8.88英寸液晶仪表+15.4英寸中控屏,加怀挡和平底式方向盘后氛围立马现代起来。

我注意到S版红色安全带这个细节,很小但很刻意,每次系好都有点心理暗示:“这是猛兽,小心别咬。”

猎鹰500系统用了五颗毫米波雷达+十二颗超声波雷达,实现L2+辅助驾驶,再结合CarPlay/Hicar/CarLink全覆盖,对于习惯数字生活的人几乎没有学习成本,比不少豪华品牌还友好。

尺寸方面4220×1915×1845mm,对城市来说灵活够用;2735mm轴距保证内部空间舒服。

2026款iCAR V23登场 方盒子性能与赛博风全面升级-有驾

赛博版略长,多出的长度来自前后包围调整以及外挂储物箱等装备。

从接近角、离去角的小优化可以看出,即便强调运动属性,也没彻底放弃通过性——还是保留户外探索能力,只是不鼓励无脑冲泥坑。

有意思的是现场工程师提到,他们考虑做针对露营爱好者的小改装包,可见他们真想抓住这些兴趣用户,而不仅仅卖标准配置完事儿。

当然热闹归热闹,也有短板,比如内饰豪华感与某些高端新势力相比还有差距,包括材质触感、氛围灯精致程度;再比如160kW高功率快充实际落地效果如何,还需要大量用户验证。

2026款iCAR V23登场 方盒子性能与赛博风全面升级-有驾

不管冬夏、电池衰减后的表现,都直接影响三年后的口碑,这决定它未来是在朋友圈继续刷存在感还是掉进白菜价区间。

这一幕让我想到体育圈类似现象,比如NBA明星为了吸引目光,会穿极具个人标签但比赛作用有限的新鞋或护具——跟方盒子的Boost功能异曲同工,本质都是情绪价值加文化符号。

不一定每次都发挥全部实力,但当粉丝看到那个动作或标志,就觉得血压拉满。

这也是现代消费趋势的一部分,人们越来越愿意为体验买单,为故事买单,为参与感买单,而不是死盯参数抠字眼。

所以,如果预算允许,你会不会考虑这样一台既能陪你每天上下班,又能周末炸街,还顺便帮你建立社交话题的小钢炮方盒子?

或者反过来说,当汽车开始承担起表达自我的角色,我们到底是在买交通工具,还是投资自己的身份标签?

留言吧,说不定下一次试驾时,我就在评论区翻到了未来车主本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