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特斯拉要推出一款更便宜的Model Y的消息在网上是传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件事。
传闻里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不仅配置上缩水了不少,甚至有张照片显示,这台新车的车头连特斯拉那个标志性的“T”字车标都给弄没了。
这一下就让大家炸开了锅,难道特斯拉为了降低成本,已经到了连自家门面都不要的地步了吗?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特斯拉真的被国内的新能源车企逼得没办法了,还是另有什么打算呢?
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事儿从头到尾好好捋一捋。
首先,咱们得说说那张最吸引眼球的“无标”特斯拉照片。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心里可能都咯噔一下,觉得特斯拉这回减配减得太狠了。
但实际上,大家可能误会了。
在汽车行业里,任何一款新车或者改款车在正式上市之前,都得经过一个漫长又严格的测试阶段。
这些用来测试的车,行话叫“测试车”或者“骡车”。
车企为了不让新车的设计和技术提前泄露出去,会把这些测试车包得严严实实,贴上各种伪装贴纸,有时候还会故意换上一些临时的、甚至是奇奇怪怪的零件,目的就是为了迷惑大家,不让你看清楚它到底长什么样。
所以,我们看到的这台没有车标的Model Y,很大概率就是特斯拉正在测试的下一代改款车型,内部代号叫“Juniper”。
把测试车上的临时伪装,当成是最终要卖给消费者的量产车的样子,这其实是个常见的误解。
你想想,一个品牌的车标,那可是它的脸面和灵魂,是花多少钱都换不来的品牌价值。
特斯拉再怎么想控制成本,也不太可能做出摘掉自己车标这种自毁形象的事情。
所以,关于“无标”这个说法,大家听一听就好,不必太当真,这更像是一个研发过程中的小插曲。
那么,抛开这个乌龙不谈,文章里提到的其他减配,比如全景天幕没了、座椅变成了布料和皮质拼接的、后排给乘客用的多媒体屏幕也取消了,这些会不会是真的呢?
这个可能性就大多了,但这背后的逻辑,可能比单纯的“省钱”要复杂一些。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已经完成了改款的特斯拉Model 3。
新款的Model 3在一些地方确实做了简化,比如取消了传统的换挡杆和转向灯拨杆,把这些功能都集成到了方向盘和中控屏幕上。
这样做,一方面是设计风格的统一,让车内看起来更简洁,另一方面也确实能降低一些生产成本。
但同时,它也增加了一些新的配置,比如后排乘客专用的娱乐屏和前排座椅通风功能。
所以,即将到来的Model Y改款,很可能也会走同样的路子,有减有加。
所谓的减配,更准确地说,可能是特斯拉为了拉开不同版本车型的差距,推出了一款配置更低的入门版。
就像我们熟悉的日产轩逸一样,在新款车型上市后,老款的“轩逸经典”并没有停产,而是作为一个价格更便宜、配置更基础的版本继续销售,专门吸引那些预算有限、追求实用的消费者。
特斯拉很可能也是想模仿这种策略,推出一个“青春版”或者“经典版”的Model Y。
这个版本的车,可能会取消掉一些非核心的舒适性配置,比如把全景天幕换成普通天窗甚至没有天窗,座椅材质从全皮变成半皮半织物,再去掉后排的屏幕,续航里程也稍微短一些。
通过这些调整,把入门价格打下来,吸引更多原本因为价格而犹豫的潜在客户。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又有疑问了,特斯拉作为一个定位相对高端的品牌,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难道真的是销量压力太大了吗?
提升销量、让财务报表更好看,这肯定是原因之一。
但如果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看,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个更大的战略目标,那就是为了未来的自动驾驶技术。
马斯克一直强调,特斯拉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公司,更是一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公司。
他手里最大的王牌,就是那套被称为FSD的完全自动驾驶系统。
而人工智能这东西,想要变得越来越聪明,就离不开一样东西——数据。
就像一个学生,只有做的题足够多,见过的题型足够广,考试才能考出好成绩。
FSD也是一个道理,它需要有海量的真实道路行驶数据来“喂养”和训练,路上跑的特斯拉越多,它能学习到的各种复杂路况和突发情况就越多,进化的速度也就越快。
现在国内的智能驾驶领域竞争有多激烈,大家都有目共睹。
华为、小鹏等国内企业的智能驾驶系统正在飞速发展,在处理国内复杂的城市交通路况时,表现得越来越好,给特斯拉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技术竞赛中,谁掌握的数据更多,谁的算法迭代更快,谁就更有可能在未来胜出。
所以,特斯拉现在推出更便宜的车型,核心目的不仅仅是多卖几台车,更是为了让更多的特斯拉跑在路上,让每一台车都变成一个移动的数据采集站。
用一个更低的价格门槛,换取未来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领先优势,这笔账在马斯克看来,是非常划算的。
最后,我们回到最现实的问题上。
如果这款减配版的Model Y真的像传闻说的那样,价格降到24万以内,比现在便宜两万多块钱,它能在中国市场大卖吗?
我觉得这事儿还真不好说。
首先,两万多的差价,对于一辆总价二十多万的车来说,吸引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很多消费者买车都是通过贷款,这点差价分摊到每个月的月供里,可能也就少还几百块钱,感知并不强烈。
更关键的是,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已不是几年前那个样子了。
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懂车,也越来越理性,不再会仅仅因为一个外国品牌的牌子就轻易买单。
我们看看24万这个价位,现在能买到什么样的国产新能源车。
蔚来旗下的新品牌乐道,第一款车L60的预售价直接就定在了21.99万,明摆着就是冲着Model Y来的,而且在空间、能耗等方面都宣称自己更有优势。
理想汽车虽然主打增程式,但它精准抓住了家庭用户的需求,用“大冰箱、大彩电、大沙发”的舒适体验,已经抢走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更不用说还有比亚迪、小鹏、零跑这些品牌,它们在同样的价格下,能给你的配置简直是“武装到了牙齿”,什么座椅通风、加热、按摩,高品质音响,流畅的智能座舱,几乎应有尽有。
相比之下,一个配置上做了不少“减法”的特斯拉Model Y,除了品牌和三电系统的优势外,在消费者能直接感知到的舒适和豪华体验上,就显得有些朴素了。
所以,即便价格降下来了,这款“乞丐版”的Model Y要想在中国这个“神仙打架”的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恐怕要面临的挑战,一点也不会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