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匡启明
今日资讯
在“电比油低”的价格战狂欢下,是一群正在被“账期”压垮的供应商。
中国车企正在将供应商当成“无息提款机”,转嫁成本。
这场“甲方”对“乙方”的无声剥削,正在透支整个产业的未来。
一场“不对等”的酒局
在中国,有一个流传于制造业的“酒局文化”:
饭桌上,那个能坐着不动、等着所有人来敬酒的,通常不是甲方,而是甲方的“爸爸”——供应商。
但在一个行业,这个规矩,是完全反过来的。
这个行业,就是汽车业。
在这里,供应商的地位,低到了尘埃里。
一位给自主品牌供货多年的工厂老板,酒后吐真言:
“跟他们(车企)做生意,就像‘跪着要饭’。不分昼夜,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无尊重可言。”
这句话背后,是一场正在中国汽车供应链中,无声蔓延的“系统性剥削”。
“无息提款机”9222亿的“白条”,与被“绑架”的供应链
要理解这份“屈辱”的来源,我们必须先看懂一个财务科目——“应付账款及票据”。
说白了,就是“欠款”,一种几乎不需要支付利息的“白条”。
而这,正是车企们,在这场惨烈的价格战中,发现的“财富密码”。
价格战的财务压力,就借助这个巨大的“资金池子”,被悄无声息地,转嫁给了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
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我们选取了国内12家主流车企进行数据梳理,结果,触目惊心:
总欠款:应付账款高达9,222亿元,占这些车企总负债的46%!
平均账期:长达171天!
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一个辛辛苦苦的零部件供应商,要自己先垫资生产,把货交给车企后,平均需要再等半年,才能拿到本该属于自己的货款。
我们再来看几个“尖子生”:
龙头比亚迪:一季度应付账款2,526亿元。
最夸张的赛力斯:应付账款,占总负债的比例,竟高达82.96%!
新势力代表:理想、吉利(含极氪),也都在50%以上。
这哪里是正常的商业经营?
这分明,是把成千上万的供应商,当成了自己的“无息提款机”和“无限额信用卡”!
一场“不公平”的对决,“外企”与“自主”,两个完全不同的“商业世界”
或许你会说,这是“行业惯例”。
那我们,再来看一组更令人沉默的数据,看看“国际惯例”,是怎样的。
应付账款占比:
丰田:9%
福特:11%
通用:12%
就连以“压榨供应链”著称的特斯拉,也只有27%。
我们是他们的2到7倍。
平均帐期
特斯拉:60天
丰田:55天
德系三强更“狠”:奔驰38天,宝马42天,大众41天。
而我们平均171天,北汽蓝谷247天,小鹏232天,蔚来194天。
这,就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商业世界。
一个,视供应链为“生命线”,追求共同成长;另一个,却把供应商当“提款机”,进行着竭泽而渔式的剥削。
一位在行业内沉浮多年的市场负责人感慨:
“当年给合资公司供货,丁是丁卯是卯。
对方要求高,但只要产品达标,就能按时拿到钱。
现在给自主品牌供货,账期长,标准高,还动不动就被‘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无尊重可言。”
“死亡循环”与系统性风险,透支的,是整个行业的“未来”
这种畸形的“账期压榨”,正在将无数中小供应商,拖入一个致命的“死亡循环”。
以汽车照明供应商“通宝光电”为例,2024年,它辛辛苦苦,实现了8309万元的净利润。
但与此同时,它却扛着高达1.82亿元的应收账款。
这意味着,它赚的钱,远远不够,覆盖掉被车企拖欠的“白条”。
当利润,被无限期的“账期成本”所吞噬,这些中小企业,哪还有余力,去投入研发,去升级产品?
竞争力不足,又将使它们,在下一轮价格战中,陷入更被动的境地。
这就是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背后隐藏的“系统性风险”。
一旦某家过度依赖“账期”的主机厂,出现经营危机,那么,压垮它的,将不仅仅是它自己,更是它身后,那数以百计、乃至千计的、被它“绑架”在同一条船上的、脆弱的供应链伙伴。
值得庆幸的是,当行业深陷“账期顽疾”时,政策,终于及时出手。
2025年6月1日,国务院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施行。随后,多家头部车企迅速响应,集体承诺,将严格执行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的规定。
这,无疑是为整个在窒息边缘的供应链,注入的一剂“强心针”。
中国车企,要真正地,从“大”,走向“强”,要真正地,走向世界。
第一步,或许就该从“善待”自己的供应链伙伴开始。
因为,一个健康的商业生态,从来都不是“零和博弈”。
只有当你身后的“兄弟们”,都能活下去,并且活得很好时,你,才能真正地,行稳致远。
这里是《财富行动派》,一位更懂汽车的财经博主。
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汽车行业内幕。
微信公众号:
财富行动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