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最近在白俄罗斯整了个新活儿,一台叫EX50的电动车,计划2026年开始在那边组装。
这个新闻本身平平无奇,但有意思的点在于,它国产化率已经干到了70%。
70%,你没听错,是70%。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这台车最核心的压缩毛巾,啊不是,最核心的电驱、电池、电控,都不用再从国内吭哧吭哧运过去了,直接在白俄罗斯本地生产。好家伙,这不叫合作建厂,这叫直接把修仙功法的心法给抄过去了,以后白俄兄弟也能自己筑基了,就差渡劫飞升了。
讲真,吉利这波操作,属于不装了,摊牌了。当所有人都还在国内市场杀得天昏地暗,为了一块屏幕、两个沙发、三个冰箱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吉利老师已经开始不务正业了,他直接跑到别人家后院,开始挖坑道了。
你以为他是在白俄罗斯卖车?格局小了。他这是在欧洲大本营的侧翼,直接搭了个炮台。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工厂的所在地,白俄罗斯,是欧亚经济联盟(EAEU)的成员。这是个什么玩意儿?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东欧小欧盟”,成员国之间做生意,各种方便。以前我们的车要卖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那跟唐僧取经一样,九九八十一难,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认证标准,你要一个个去拜山头,交保护费。费时费钱,同行看了都得哭晕过去。
现在呢?吉利在白俄罗斯开了个任意门。只要在这边生产的车,拿到一张叫EAC的认证,就等于拿到了整个联盟的服务器通行证。别人还在一个个打怪开地图,吉利直接全图传送,直接闪现到莫斯科和阿拉木图的用户脸上。
就问你怕不怕?
这简直不是人干的事儿!
我作为一个天天琢磨怎么省点油钱的中年人,看到这种釜底抽薪式的操作,都觉得头皮发麻。我们还在纠结这车有没有激光雷达,那车智驾比特斯拉强多少,人家已经在全球地图上玩闪电战了。下的还不是围棋,是斗兽棋,上来就想直接把你的大象吃掉。
这个世界的竞争法则,早就变了。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存量搏杀,而是掀桌子式的黑暗森林。我不过了,你也别想活。最好的营销,不是请明星,不是开发布会,是直接把对手的餐厅给爆了。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吉利在白俄罗斯这手,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给欧洲同行放过。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吉利比作修仙的有点扯,但你仔细想想,这套路不就是主角拿到一个秘境入口,然后疯狂发育,最后出来把所有老牌门派都干懵逼的剧本吗?
当然,这个EX50本身,续航400公里,参数平平无奇,甚至有点不够看。但重要吗?不重要。就像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于特斯拉的FSD,而在于中国马路上横冲直撞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技术的先进性在混沌的现实面前,有时候就是个笑话。同理,EX50这台车本身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造出来,能以一个本地车的身份,用一个别人意想不到的价格,出现在一个别人很难进去的市场。
能过,就是能过。
我突然想起我楼下那个天天占车位的老头乐,它那个转向,比F1还灵活,就是不讲道理。吉利这招,就是不讲道理。
有人说吉利这些年在海外的路子很野。在马来西亚盘活宝腾,是为了拿下整个右舵车市场;在巴西掺和雷诺,是为了绕开当地的政策壁垒。你看,他从来不跟你玩堂堂正正的阵地战,全是各种特种作战,挖地道、搞渗透、玩合纵连横。这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或者说,犬儒主义。他深刻地明白,品牌玄学这种东西,只有奔驰、苹果这种天选之子才玩得起。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活下去的唯一方式,就是不择手段。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但说实话,这棋下得虽然大,也是一场豪赌。万一当地经济有个风吹草动,或者政策突然转向,这个看似精妙的炮台,立马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财务黑洞。所以说,商业世界没有永远的神,只有不断在走钢丝的赌徒。
所以,这台EX50最后在东欧市场能不能成为一个爆款窜天猴,点燃那片市场?
谁在乎呢。
我告诉你,真正重要的是,当吉利选择在白俄罗斯这个地方,用70%的本地化率造出一台电动车的时候,那个“掀桌子”的动作就已经完成了。它告诉了所有欧洲的、日本的、韩国的同行,有一种战争,是不需要宣战的。有一种入侵,是从你最意想不到的角落开始的。
现在,所有人都得蹲在地上吃饭了。
这就够了。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