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享界S9申报图一出来,我第一反应就是:华为这波稳啊,不走大改款套路,直接盯着年轻人说要个性化要补短板。说实话,有点意外——现在市场上热炒着频繁换代的节奏,华为倒是反其道而行,感觉是对症下药。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现款享界S9的几个老毛病都挺扎心的,尤其底盘滤震的硬伤,网友一边吐槽一边爱用的那种。消息透露,底盘升级成了尊界同款图灵2.0单腔悬挂,这就挺靠谱。你知道,那底盘相当于汽车的脊梁,软硬没把握好,开起来摇晃的跟小船一样,谁受得了?底盘从图灵1.0升级到2.0,就像你换了更高级的弹簧和减震器,过滤路面碎石感一下子提升,开起来更稳,舒适性马上拉满。买车不就是图个开着舒服嘛。
不过细品,那些槽点虽多,我得打个补丁,我觉得也不能全怪华为,因为底盘设计平衡舒适和操控本来就难,尤其是在30万这个价位里,这套图灵2.0能不能真把滤震问题搞定,还有点打问号。毕竟,供应链乱七八糟的,配件出来就是好不容易,别说完全按设计要求加工,就算装好了调校细节可能还得调几次。
最让我忍不住细聊的是个性化这块。外观没动大刀阔斧,但车身周围的窗口框、格栅、甚至卡钳颜色都能选装,这事儿对年轻人确实戳心了。我随口就想,如果我妹开着这样一台车出门,同学一眼就能说这是我姐的专属款,这满足感,光靠性能堆堆堆可没法比。
这些可选项背后反映的是华为对供应链掌控力的自信:不同颜色零件先别说品质,时间节点和配齐率都得跟得上。可别跟我说哪天装车厂缺个色差不接活,这种小零件可不能耽误生产线啊。这点我想,他们有经验,毕竟华为自己也做硬件,不像某些车企,订单给供应商老是断断续续。供应链就像厨房里备料,不齐全咋做出好菜?
增程和纯电两个版本管着,那一千多公里续航也还在,算加油加电的组合拳,挺有用。但仔细一想,我反而担心增程版复杂度是不是又上去了?电控系统调校和发动机介入点,一旦没调好,反而影响质感和耐用性,这个风险有点隐蔽。和我修理厂老板聊过,他说电池没人管,也还好,发动机那边一崩溃,保证你进门安检再多一流汗。这段我觉得值得掰扯。
还有我个人一个没细想过的猜测,华为在底盘升级可能偷偷有意引入了主动转向辅助或者类似功能。本来这个价位主动转向不多见,按理说能带动驾驶感受大飙升,可惜申报图没明说,也没爆料,我先放个草稿,后面再观察。你们对这个怎么看?
说说车机和智能驾驶系统,老车主吐槽很多:偶发失灵、兼容性差。我看了不少群,修车行的哥们都说这套系统更新频率也太鼓捣了点,能不能稳定先别管太新花样。这块如果没解决,新款再多花样,噱头也就那样了。毕竟,30万价格段,对车机算力和体验需求就不能将就。
稍微有点跳题,我跟朋友去试驾了次同价位竞品——XX品牌的某款新纯电SUV,颜值一般,但功能开箱做得挺大气,没啥定制选项,底盘算稳,但型格不突显,感觉像是给家庭做的题中人。和享界S9比,我问他选哪个,他倒挑了享界,因为至少能折腾着玩,没那么死板。这说明什么,年轻人买车感觉不仅仅是机械性能,更多偏心理认同。
还想提个具体细节,我昨晚看申报图,窗框和格栅的款式出来,顺道看了下老款某车主论坛里的投诉,有人提了句:门把手改成隐藏式的,安全感反而没以前好,马上禁用隐藏把手,也算合理。这点我觉得华为还是得警惕,不然背刺老车主是必然。
楼上说华为销手体验一级棒,没戏,真实体验这事儿个体差异挺大,我倒觉得他们车机流畅度没别的国产品牌高,手机配车不是万能药。好消息是,车里这些电子设备的迭代升级对消费者还是好事。
说到售价,算了个大概,享界S9加上多种选配,裸车30万起,加上选装块儿,估计得奔34万往上了,跟同级别那些,尤其纯电中高端,价格拳头明显。供应链折腾成本估计反映在价格里了,咱不是专业财务,粗算下成本核算也不容易准确,但心里有数——这车得卖得出价才好。
底盘加码、定制丰富、续航和智能系统双线并进,新款S9像是在告诉市场我还行。但我想问你,你觉得它的尾巴保持不变有没有风险?现在豪华车改尾部设计是明牌,定位和气质靠尾灯和尾部线条拉升,这样渐进式改款真能压住对手吗?我个人是有点怀疑。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最后留个开放话题给大家——如果你的车有三项定制选项可以自由搭配,不管是颜色配置还是底盘调校,你最想选什么?是炫酷的外观配色,还是厚重的底盘调整,还是智能互联的一键增强版?这背后其实透露出每个车主对驾驶感受和身份认同的不同?
买车是件大事,别只看表面数据,车子好不好,得自己开几回才知道。你们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