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亲赴高原测试小米汽车:上市后的“余热”,还是新车型的秘密?

新疆帕米尔高原那个地方,海拔四五千米,全年气候恶劣,气温常常低得让人打哆嗦,空气呢,稀薄得让人喘不上气。但10月上旬,雷军竟亲自带队跑到那儿开着小米汽车,一脚油门踩下去,奔着路测去了。这一次,网友还真没放过他,眼尖的网友早早就发现了他。,有人在问:都已经交付这么久了的小米YU7,咋还在高原上继续折腾呢?不是上市了就成型了吗?

雷军亲赴高原测试小米汽车:上市后的“余热”,还是新车型的秘密?-有驾

不过这话没传开多久,另一件更轰动的事儿就把雷军高原测试的事压下去了。一位成都车主酒驾小米汽车,引发了一起车祸,这事儿更让人揪心。但回到高原路测这一块,咱细琢磨,这事儿确实挺让人捉摸不透。按理说,车一上市,研发、测试啥的也差不多该告一段落了,该干的事不就是好好卖车、做售后吗?于是有网友抖了个“大料”:雷军带队是为了给下一款新车路测,小米YU7不过是个挡箭牌。这瓜有点大,听着好像也挺有道理,是吧?

然而这一来,雷军坐不住了,他得辟谣。他直接回应:当时确实是在测小米YU7,至于为啥已经上市了还在测试?其实车这个东西,测试可不仅仅是为了上市,后续全生命周期的改进,也是重头戏。以高原测试为例,它其实是汽车路测的常规工艺而已,大部分车企都会做,只不过这次雷军亲自上阵,再加上名气大,就把大家的矛头都吸引过去了。

雷军亲赴高原测试小米汽车:上市后的“余热”,还是新车型的秘密?-有驾

你可能好奇,为什么雷军还亲自参与?他说了,就是想更贴近用户的日常使用场景,这种表态其实很有他一贯的行事风格——不打官腔,用接地气的方式表达“我们为用户负责”的态度。为了把一台车做好,小米的路测车队跑了总计超700多万公里的测试路程,覆盖了从北方的零下30℃到南方50℃的酷热天气,山路湖泊更别提了,每一种道路环境都得跑。坦白讲,如果不用这种接地气的高原露赛车场景,很多人可能真不知道汽车背后还有这么复杂的工作流程。

当然了,小米为什么要这么高调?这背后其实是有原因的。当前的小米不是传统的车企,早在手机行业“打拼”多年积累下来的互联网基因,使得他家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正因如此,只要有点问题,就会无限放大地被“解剖”。你说雷军造车的初心是“硬刚传统车企”,可他明知这个领域技术复杂、积累不足,一头扎进来,结果难免站在风口浪尖上。互联网的光环让他们刚一入局时吸引了足够多的眼光,随之而来的却是巨大的质疑和挑剔。

雷军亲赴高原测试小米汽车:上市后的“余热”,还是新车型的秘密?-有驾

不过坦率说,在汽车圈,一般消费者很难知道“路测”到底有多核心。之前的很多老牌车企,从来没怎么看见他们拿这种事儿当卖点。可小米不一样,干脆就用数据说话,把自己摆在显微镜下给大家看。他们或许看重的是一种发声的机会,雷军上高原,也不仅仅是为了汽车测试,更多是要对外释放一个信息——小米对品质的重视是可以媲美传统大牌车企的。

当然话又说回来,不少车主确实反映“小米的新车问题多多”。有的说后排地板下面竟然发现了不明零件,有的吐槽车窗上的“测试车”还没清干净,有人甚至发现门板异响、方向盘歪等等,说实话,这些问题看着都挺糟心。但换个角度这些问题都属于低概率事件,传统车厂可能也会出现类似情况。不同点在于,它们总被“天生注定”要戳大放大成网络话题。这是雷军造车的代价,同时也是互联网时代的共鸣——人们关注你,不总是出于喜欢,很可能因为有槽想吐。

雷军亲赴高原测试小米汽车:上市后的“余热”,还是新车型的秘密?-有驾

小米作为新入局者,挑战在所难免。市占率靠口碑、靠用真本事出来打通、圈粉,而非一时的广告堆砌。小米YU7在抵达终端用户手中的这段时光,在无数米粉嘴里是荣耀,也是故事。没有雷军拉高端配置入门价的决心,也没法吸引齐心的拥趸。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小米在拼,就像我们很多人也在拼,如果还能改改细节、加强品控,未来没准真挺得住。你觉得呢?雷总的车,你敢“尝鲜”吗?

雷军亲赴高原测试小米汽车:上市后的“余热”,还是新车型的秘密?-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