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米SU7首撞起火,我们追求的静音,最后会不会变成一座

不装了,摊牌了。成都这哥们儿,开着小米SU7,一脚油门下去,直接把自己送去见了太上老君,上演了一出赛博时代的“白日飞升”。

讲真,每次看到这种新闻,我第一反应都不是车怎么样,而是司机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三十一岁,开着新提的小米,正是人生志得意满、感觉自己能掌控一切的时候。喝了点酒,那更不得了,酒精就是凡人的勇气开关,一脚踩下去,别说天府大道了,三界六道都敢去闯一闯。他可能觉得自己是藤原拓海附体,秋名山车神降临成都,不秀一把车技简直对不起雷总的发布会。

成都小米SU7首撞起火,我们追求的静音,最后会不会变成一座-有驾
成都小米SU7首撞起火,我们追求的静音,最后会不会变成一座-有驾

结果呢?物理学定律可不惯着你。你连超几辆车,以为自己是闪电战,帅得一批。但动能和惯性这两个老大哥会告诉你,所有的帅,都是要用命来买单的。车子失控撞上隔离带,那一瞬间,小米SU7就不再是年轻人的第一台车了,它成了年轻人的第一台移动火化炉。

成都小米SU7首撞起火,我们追求的静音,最后会不会变成一座-有驾

你看视频里,火烧得那叫一个旺,三体人看了都得过来借个火。路人也很给力,抄起家伙就去砸玻璃,拿胳膊肘硬怼,怼到自己出血了,那玻璃愣是跟开了金钟罩铁布衫一样,纹丝不动。有网友说,这玻璃是双层夹胶的,为了隔音。

诶,这就很魔幻了。这就是典型的当代车圈内卷的荒诞剧场。

车企们天天喊着用户体验,卷NVH,卷静谧性,恨不得让你在车里听不见一丝风噪。加大加大加大,把隔音材料往死里堆。结果呢?你得到了一个完美的“静音棺材”。外面的人想救你,声嘶力竭,你在里面可能啥也听不见,只能安详地等待烤熟。这算不算是一种黑色幽默?车企用尽浑身解数想让你活得舒服,结果却让你死得更彻底。最好的营销是直接把命留下。

成都小米SU7首撞起火,我们追求的静音,最后会不会变成一座-有驾

我作为一个曾经也年轻过的中年人,特别理解那种“我能行”的错觉。但现实是,你不行。你喝了酒,反应速度、判断力都成了压缩毛巾,一泡水就没了。你开的不是车,是一个失控的铁皮罐头。这个时候,别说小米了,你就是开着EVA初号机去撞墙,也得给你撞出个神经连接断开。

所以这事儿跟小米有半毛钱关系吗?关系不大。你把车换成特斯拉,换成保时捷,换成五菱宏光,只要司机喝高了,上演的都是同一出“道诡异仙”的戏码。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开保时捷烧起来,大家会说“可惜了那台车”,而开小米烧起来,大家会说“你看小米这车……”。你看,这就是品牌玄学,连死法都有了鄙视链。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冷血。但没办法,每天这么多魔幻新闻,你不把自己修炼成一个赛博精神病,你根本活不下去。

这件事最荒诞的点,其实在于它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反技术崇拜”。我们天天聊智能驾驶,聊主动安全,聊AEB能不能刹住。结果呢?一个最原始的变量——一个喝高了的人类,瞬间让所有高科技都成了笑话。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技术再牛逼,能算出一个醉汉下一秒是想左转还是想原地起飞吗?算不出来。他自己都不知道。

成都小米SU7首撞起火,我们追求的静音,最后会不会变成一座-有驾

所以说,车企们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技术,不如强制安装一个酒精检测仪,吹不过气直接物理断电,车门焊死,谁来都没用。你看,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往往就是这么简单粗暴,这么不讲道理。就像最好的竞争手段,不是把蛋糕做大,而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成都小米SU7首撞起火,我们追求的静音,最后会不会变成一座-有驾

所以这件事最大的教训是什么?不是喝酒别开车,这句口号跟“禁止随地大小便”一样,属于正确的废话。

真正的教训是,要承认自己的平庸和脆弱。你不是天选之子,没有主角光环,喝了酒就是个菜鸡,一脚油门踩错就能让自己的人生提前大结局。别总想着去掌控什么,你能平平安安把车从A点开到B点,就已经战胜了全国90%的马路杀手。这简直就是一场伟大的胜利!

成都小米SU7首撞起火,我们追求的静音,最后会不会变成一座-有驾

至于那些试图破窗救人的路人,他们是英雄。但英雄也敌不过一个开了“物理结界”的汽车工业。这才是最让人无奈的。我们用科技把自己包裹得越来越安全,也把自己锁得越来越死。真是个典中典的悖论。

成都小米SU7首撞起火,我们追求的静音,最后会不会变成一座-有驾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