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相信不少朋友都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挺抓人眼球的文章,标题大概是说大众的野心藏不住了,要推出一款定价才十二万左右的“B级车”,车长超过四米八,还用上了王牌发动机和奔驰同款的怀挡。
这篇文章一出来,很多人都觉得挺兴奋,心想大众这是开窍了?
要用这么一台车来跟国产新能源掰手腕?
十二万买个接近迈腾大小的车,这听起来确实太有吸引力了。
但是,冷静下来想一想,这事儿真的靠谱吗?
大众真的会推出这么一款名为“速腾L”的车型,并且把价格定得这么低吗?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来好好聊一聊这背后的真相,看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这款传闻中的“大众速腾L”到底存不存在。
经过一番仔细的查证,包括查看大众官方发布的新车计划和工信部的新车申报信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比较明确的结论:到目前为止,大众并没有正式发布或者申报过一款叫做“速腾L”的车型。
那么,网上那篇文章里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内容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其实,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把不同信息组合在一起的写法。
它并不是完全的凭空捏造,而是把一些已经发生的事实和即将发生的变化,巧妙地嫁接到了一起,创造出了一个让大家觉得既真实又充满诱惑力的“新产品”。
咱们来一步步拆解一下。
文章里说这款车长度超过了四米八,听起来像是一台标准的中型B级车。
这个说法其实并没有错,但它描述的并不是什么未来的“速腾L”,而就是我们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这一代一汽-大众速腾。
我们查一下数据就知道,现款速腾的车身长度已经达到了4791毫米,差一点点就到四米八了,轴距也有2731毫米。
这个尺寸放在十年前,妥妥就是一台B级车的标准。
所以,从体型上来说,速腾早就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紧凑型A级轿车了,它一直在用一个A+级的定位,去跟其他品牌的A级车竞争,这本身就是一种“降维打击”。
所以,文章里说的“想要吞了A级车市场”,这并不是大众未来的野心,而是它过去这些年一直在做的事情,并且做得相当成功。
那么,那些听起来特别高级的配置,比如会发光的大众车标、贯穿式的灯带、车内那块巨大的15英寸中控屏幕,还有那个学名叫“怀挡”的换挡机构,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些东西,其实都来自于另一款即将上市的大众重磅新车——全新一代的迈腾。
这些充满科技感和新鲜感的设计,正是全新迈腾为了迎合当下市场潮流所做出的重大改变。
所以,那篇文章的作者,实际上是把全新迈腾身上最吸引人的亮点,提前“安装”到了大家非常熟悉的速腾身上,然后给它起了个“速腾L”的名字。
这就好比有人告诉你,你家楼下常去的那家经济实惠的家常菜馆,明天开始要卖五星级酒店的招牌菜了,而且价格还和原来一样,你听了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又忍不住会去期待。
虽然“速腾L”这款车本身是虚构的,但它所描绘出的景象,却真实地反映了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它正在做出的改变。
我们可以把这篇文章看作是一个市场预言,它告诉了我们未来大众的车型可能会变成什么样子。
首先就是外观和内饰的设计,会越来越向全新迈腾看齐。
以前我们总说大众的车是“套娃脸”,长得都差不多,虽然经典,但看多了也确实有点审美疲劳。
现在不一样了,面对国产车各种炫酷的设计,大众再不改变就真的要落伍了。
所以,发光的车标、更犀利的灯光设计、更流畅的车身线条,这些都会成为未来大众车型的标配,目的就是为了抓住年轻人的心。
内饰的改变则更为彻底。
过去大众车的内饰,讲究的是实用、耐用,但科技感和豪华感确实有所欠缺。
现在,十几万的国产车都已经用上了比平板电脑还大的屏幕,车机系统比手机还流畅,语音控制想干啥就干啥。
大众如果还抱着过去那套东西不放,消费者肯定不会买账。
所以,像全新迈腾那样,换上大尺寸的中控屏,用上性能更强的高通8155芯片,增加抬头显示功能,实现多块屏幕联动,这些都是势在必行的。
而那个“奔驰怀挡”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看起来高级,它最大的好处是把传统换挡杆的位置给空了出来,这样中央扶手区域就可以设计出更大的储物空间和手机无线充电面板,让车内显得更整洁、更方便。
可以预见,这套内饰设计方案,未来会逐渐下放到包括速腾在内的更多车型上。
再来说说动力。
文章里提到,新车会取消掉1.2T的发动机,全系都用上1.5T的EA211 EVO发动机。
这件事,在现款的速腾上其实已经实现了。
这台1.5T发动机可以说是大众目前在小排量涡轮增压领域的当家花旦,动力不错,也比较省油,技术非常成熟。
大众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想提升速腾的产品形象,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一种无奈。
因为现在速腾的竞争对手,已经不只是丰田卡罗拉、本田思域这些老朋友了,而是像比亚迪秦PLUS DM-i、吉利银河L6这样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这些国产新能源车,不仅在市区里可以用电行驶,大大降低了用车成本,而且加速性能也相当出色,综合续航里程动辄上千公里。
在这样的对手面前,大众如果还用一台1.2T的发动机去竞争,显然是底气不足的。
所以,它必须拿出自己最好的燃油动力系统,再配合上速腾一直以来都坚持使用的后多连杆独立悬架所带来的优秀底盘质感,来守住自己的阵地。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价格。
文章里那个“定价仅有11.99万”的说法,极具冲击力。
但事实上,这个价格并不是什么未来的官方指导价,而是现在速腾在很多地区经过巨大市场优惠之后,实际的裸车成交价。
曾几何时,速腾是一款落地要十五六万的“神车”,是高品质A级车的代名词。
如今之所以价格会下探到这个地步,完全是被市场逼的。
以比亚迪为首的中国品牌,喊出了“电比油低”的口号,直接把插电混动车型的价格打到了10万元以下,甚至7.98万元起售。
这对于整个燃油车市场来说,不亚于一场地震。
消费者会发现,花同样的钱,甚至更少的钱,可以买到一辆能上绿牌、用车成本极低、配置还非常高的新能源车。
在这样巨大的诱惑面前,大众品牌过去积累的口碑和所谓的“德系品质”光环,正在逐渐褪色。
所以,大众只能选择降价,用更大的优惠来留住客户。
这已经不是什么主动出击的“野心”,而是在激烈竞争下的一种“求生欲”的体现。
因此,那篇关于“速腾L”的文章虽然在具体车型上是虚构的,但它所揭示的大众汽车通过提升产品力、下探价格来应对中国品牌强势崛起的市场现实,却是千真万确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