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天,真的,整个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子要见证历史的兴奋劲儿。特斯拉在X上扔了两个短视频,啥也没说清楚,就那么点神秘兮-兮的影像,一下子就把所有人的胃口都吊到了嗓子眼。大家都在想,是不是那个传说中的“年轻人的第一台特斯拉”终于要来了?国内的社交媒体上,那叫一个热闹,各种P图大神都上手了,价格都给喊出来了,“14.99万交个朋友”,听着就让人心跳加速。国外的粉丝们也差不多,脑子里盘算的都是三万、三万五美元,怎么着也能搞定一台。
这股风,直接就吹到了华尔街。10月6号那天,特斯拉的股价跟坐了火箭似的,duang一下就涨了5.5%。感觉全世界的投资人都已经提前把庆功的香槟冰好了,就等着马斯克按下那个发布的按钮。
结果到了第二天,北美官网就那么悄无声息地,更新了。没有发布会,没有马斯克站在聚光灯下描绘未来,啥都没有。所有人点进去一看,心瞬间凉了半截。什么颠覆市场的新物种,什么廉价小钢炮,统统没有。来的还是那两位老熟人,ModelY和Model3,只不过……是脱了层皮的“廉价版”。
资本市场可不跟你讲情怀。前一天还欢天喜地,第二天脸变得比翻书还快。消息一出来,股价掉头就往悬崖下冲,暴跌4.45%。前一天吃进去多少,几乎就原封不动地吐了出来。这一来一回,蒸发掉的市值换算过来,是差不多4600亿人民币。这么一堆钱,就因为大家期待的盛宴,最后端上来的是一碗白开水,说没就没了。
说真的,这个所谓的“廉价版”,抠抠搜搜的样子,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就拿北美官网那个ModelY来说吧,外观上,最标志性的贯穿式灯条,没了。轮毂,从19寸给你降到18寸。这还只是开胃菜。坐进车里,好家伙,本来就被吐槽是“毛坯房”的内饰,这下快成叙利亚战损风了。座椅直接换成织物的,前排座椅通风?加热?对不起,通通取消。以前还能电动调一调的座椅,现在也得您亲自动手了,梦回二十年前。
更狠的还在后头。音响,从标配给你砍到只剩7个扬声器,连低音炮和收音机这种基本的东西都直接给你拿掉了。悬架也降级了,变成了最基础的被动减震器。最要命的是什么?续航。一刀下去,从571公里砍到了516公里。你说,这省下来的几千美元,不都是从车主未来每一天的用车体验里,一刀一刀割下来的肉吗?除了那块标志性的大屏幕和四个轮子还能让你认出这是台特斯拉,其他所有跟舒适、享受沾点边的东西,几乎都被剥干净了。
马斯克图啥呢?他又不傻。说白了,就是被政策给逼的。之前美国有个“美丽大法案”,里面一条就是要取消掉给新能源车主那最高7500美元的补贴。这笔钱,对很多精打细算的美国老百姓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有它没它,可能就决定了买还是不买了。
补贴没了,顾客兜里钱紧了,销量怎么办?马斯克这一招,就是个简单粗暴的对冲。他琢磨着,我官方给你降价,把补贴的窟窿给你补上,这样你们不就还能买得起了吗?算盘打得噼啪响,目的就是稳住销量。但这么一来,市场的另一个担忧也被放大了。特斯拉第三季度不是交出了个49.7万辆的惊人数据吗?当时大家还都在喝彩,现在回过味儿来: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是为了赶补贴末班车,提前透支的消费力?这就像寅吃卯粮,三季度的风光,很可能意味着四季度甚至明年的业绩要“暴雷”。现在,你又拿出来这么个不上不下、不够便宜的“廉价车”,不就等于告诉市场:没错,我心虚了。
这两款车,目前还没说要来中国。但我们完全可以开个脑洞,如果它们真来了,会怎么样?按价格换算一下,那个丐中丐版ModelY,估计国内得卖23万左右,Model3差不多能到20万。这个价格,要是放在三年前,绝对是乱杀。
但今天是什么光景了?国内的新能源市场,早就卷成了一个巨大的绞肉机。二十多万这个价位,你看看国产车企都给消费者端上来了什么?大沙发、电冰箱、激光雷达、豪华内饰、无微不至的服务……特斯拉这套“毛坯房”敲掉几堵墙再降价的玩法,在见惯了世面的中国消费者眼里,恐怕真没什么吸引力了。你跟人家讲纯粹驾驶,人家只想在车里K歌看电影。
所以啊,大家心心念念的,从来就不是这种减配降价的老款,而是那个只存在于传说中的,代号ModelQ的小车。那才是真正的重头戏。一款可能把价格打到15万以内,甚至更低的A级车。要知道,这才是中国汽车市场最庞大的基本盘。如果特斯拉真能把这么一个大杀器扔进市场,那才叫真正的风暴,而不是现在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
归根结底,这场股价的过山车,就是一次彻头彻尾的预期管理失败。市场和消费者都饿着肚子,满心期待的是一道能开宗立派的“佛跳墙”,结果你磨蹭半天,端上来一盘减了量的“拍黄瓜”,还说“你看,便宜了哦”。这种失望,是会传染的。资本用脚投票,消费者用口水投票。这一招,非但没能成为大招,反而有点伤了元气。而那个真正能搅动风云的杀手锏,到现在,还只活在每个人的想象里。这或许才是特斯拉眼下,最大的悬念,也是最大的危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