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士M817上市,越野与智能科技怎样成为年轻人新宠?”

谁能想到,八月尾巴上这场大型“重磅发布会文化盛宴”,一下子就把朋友圈刷成了“野性派对”,主角竟然就是东风和华为联手打造的猛士M817

一听“东风×华为”,真有点像两大段子王强强联手——一个老传统大厂,一个科技浪潮尖子,再加上猛士这个听起来就带点东北范儿的车名,“第一车”来了,这瓜不仅大,而且甜,忍住,不吐槽都难

谁会想到,曾经满大街只有SUV家用车“卷”来“卷去”,如今大块头的插混硬派越野都混“科幻感”了

咱们先来看看,这车到底图啥

有的人一听31.99万元起售价和非承载式车身,两眼一亮——哦豁,这该不会想拿自己和坦克、牧马人、或者路虎、卫士一伙去拼吧

该说不说,拍照能唬一大片,确实够威风

不过细细一琢磨,又不是简单的傻大黑粗

这造型设计学名叫“雄魂美学2.0”,一听后缀就有点互联网升级包即视感

要的就是个气场吧

你说现在买车的年轻人,谁还没有点主见,既要审美、还要个性,说白了就图一个特别“出片”的气质

前脸格栅做得棱角分明,车灯也是多边形,名字还叫“止戈为武2.0”

武则天看了都得夸一句——有排面

再配上能发光的LOGO,下雨天夜里开出去,路人都得让三分

外观配色那可是卷到头了:秦岭绿听着就自带500公里治愈力,玉龙银微微一泛冷光,鸣沙黄、茶卡蓝、格宗黑、昆仑白,取名都一套套的

讲真,开着这台车去拍探险vlog,比单反还抢镜

“猛士M817上市,越野与智能科技怎样成为年轻人新宠?”-有驾

你别说,车长5100mm,宽将近2米、高近1米9,轴距够3米,好家伙,带上三五老铁、装满装备折腾个周末露营,别犹豫,空间根本不是事

通过性能不用细说:31°接近角和31°离去角,20°纵向通过角

车底离地足有237mm,还号称能“跋山涉水”,最大涉水820mm

别说小石子路了,就是北方雨季胡同坑坑洼洼,也敢放心大胆往前冲

“猛士M817上市,越野与智能科技怎样成为年轻人新宠?”-有驾

这也是,城市SUV卷内饰,越野混动车,玩通过性,倒也都是需求带着设计走

但“身份标签”光靠力气活儿显然不够版儿

科技感拿来点个满吧

新车配的11个高清头+3个4D毫米波雷达+1个192线激光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

环视那不是噱头,市区复杂地形也能支持路面自适应AEB还有假如前面有奇形怪状井盖的GAEB自动刹车功能

一个字,稳,两个字,保险

有时候我在想,现在买越野有点像女生买大包包,害怕走路被抢包、下大雨手机进水

大家买车也讲究辅助驾驶和保护“下半身安全”

“误踩加速踏板”防护也有,老司机也得怕一脚踩错“尴尬”,被智驾全包了

“猛士M817上市,越野与智能科技怎样成为年轻人新宠?”-有驾

内饰配置一出手,直接给你三个名字:迎松墨、青山黛、丹霞棕

“迎松墨”听起来像是收到手写毛笔贺卡,“青山黛”有点影视女主气场,“丹霞棕”又加了种深沉知性

这要不是追求格调,谁会去记颜色名字

直板线条中控台,双辐多功能方向盘,加上巨屏中控,又回到时下智能座舱流

说白了,坐进去,大概率第一感觉就是——整洁,宽敞,科技范儿一股一股的

华为的鸿蒙座舱5也落地,针对那些天天喊着“我的手机能操控车”的人,算是实现小目标了

APP遥控、全车语音、互联一条龙,妥妥的“人-车-能量-流通道”你想要的全都有

再多也没啥意思

越野车最大短板,很多人会问,动力能否跟得上“野心”

1.5T发动机加电混,这个搭配其实蛮现实主义

综合505千瓦功率,848牛·米的扭矩数据,0到100km/h只要5.2秒

31.7度大电池,能纯电也能油电混加增程,CLTC标准下能跑1300公里

牛是牛,但也有人问,会不会“噱头大于实用”?多说一句,目前两挡纵置PHEV架构+四驱系统,9种驾驶模式,就是让你在泥地沙漠碎石上冰雪,想切就切

不怕“荒野求生”,更想享受“人定胜天”小满感

看字面,这车已经打包全家桶了

可冷静看,咱们买车真的都有“放下全城,开往山海”的生活吗

它是不是一辆“普通人”都需要的车,还是说,有点像朋友圈里经常看到的那种高大上装备,你买了吗,体验过又如何

其实谁心里都门儿清

有娃的想舒适安全,单身的大概率是冲着“个性”买单,玩自媒体的或者越野圈大佬冲着参数和话题热度走

这不,华为的高阶智驾(乾崑ADS4)、精密感知、鸿蒙生态三板斧,其实就是在告诉你,开一辆猛士,也能“秒变网红”话题中心

说真的,这年头人设大半靠手机屏幕打造,车子要想出圈,科技buff不是可选题,而是必答题

越野就要“野”得有内容,有智能,有话题,拍视频随手“种草”全网,才有高流量命

“猛士M817上市,越野与智能科技怎样成为年轻人新宠?”-有驾

可问题也就跟着来了

一方面,全能,另一方面,是不是会有“水土不服”?毕竟豪华配置和传统越野,最大的拉锯就在于——科技感VS可靠性

很多老越野玩家怕的不是动力不行,是怕“电子系统出bug”,尤其是去个深山老林、户外断网,万一哪天智能座舱罢工,哭都来不及

再来看“插混”

1.5T带动2.5吨的重型车身,虽然数据亮眼,但电池和系统长途用多了,保值率会不会低,维护成本到底高不高

这些话题都不避讳

不过,时下主流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喜欢,“什么都要拿满”,体验,本身就是一场赌注

“猛士M817上市,越野与智能科技怎样成为年轻人新宠?”-有驾

有人会说31.99万起,也不算便宜,值吗

但行业发展就是这样,传统硬派越野加科技智能加豪华,过去“高冷”“高价”“高门槛”,现在慢慢让中产也“抬得起头”,新用户群体就更年轻、会玩儿

“东风×华为×猛士”顶在前头,开创一个新赛道,挑战车圈既有分界,不妨说,这是个大胆尝试

能不能复制理想、问界那些“出道即爆火”的神话还不好说,但就话题性和新鲜感而言,这种配置至少算是又搅热几个月的汽车圈

不说远的,就说数据

31°接近角、31°离去角、237mm最小离地间隙,这些看起来像游戏刷图里的属性条

但普通家庭用户到底有没有多少机会真跑野路?玩户外爱好和每天走地库、接孩子买菜,重合度其实没有那么高

很多消费者嘴上说“我要四驱、我要全地形”,心里还是更惦记空调、后排空间和手机车机流畅不卡

猛士的这些指标,是不是更多服务于“意向消费”的仪式感

话说回来,凡事两面

智能化强了,确实有提升安全和舒适体验大用处

万一有次下雨天,你爸开着回老家,转弯遇到异形障碍物,智能急刹,帮他保一命

又比如全场景遥控,对小白用户来讲,不亚于买了个超长手臂

这些造福都值得点赞

车市卷到这个份儿上,其实没有标准答案

有人喜欢“智能”,有人纠结“实际体验”,有人追着“设计标签”,谁都不能替你下结论

回头看,猛士M817这波操作,想的是拿“全能、越野、智能、豪华”同时站C位,不光是让人拍大腿,更多像是在秀一把产业升级的底气

但,车好看是一方面,用起来是否顺手,后期用车养护体验、线上线下服务,值不值票价,只有真金白银的买家最有发言权

未来哪怕不是所有人都买单,但只要给行业带来想象力突破,也许就值回票价了

各位老铁,今天的热议话题——你怎么看科技越野这种“全能车”?你觉得猛士M817这样的新物种会成为持久爆款,还是昙花一现?评论区一起来飙飙观点!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