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觉得,现在出海最风光的一定是咱们的新能源车。
可真要看数据,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今年9月的出口冠军,根本不是什么电动新贵。
扛起大旗的,居然是一款国产燃油SUV,一个月卖到国外快两万台!
没错,就是奇瑞的瑞虎7。
9月份,这款车的出口量飙到了19791辆,把一众新能源兄弟甩在了身后。
在这个新能源声量震天的时代,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反直觉?
但现实就是,燃油车的基本盘依然非常稳固。
从今年1到9月的数据看,传统燃料汽车的出口总量是319.2万辆。
尽管同比微降了5.6%,但体量仍然是新能源车的近两倍。
这说明在广阔的海外市场,燃油车的需求远未消失。
瑞虎7和它的兄弟瑞虎5x,为啥能在海外吃得这么开?
答案就是“对症下药”。
奇瑞深耕的中亚、中东和南美市场,消费者们务实得很。
他们需要的是皮实耐用、维修便宜、空间够用的代步工具。
瑞虎7正好戳中了这些痛点,时尚的外观加上可靠的动力,谁能不爱?
这就是精准的市场定位,不盲目追逐风口,而是看用户真正要什么。
当然,燃油车夺冠并不意味着新能源车不给力。
相反,新能源汽车的出海势头只能用“凶猛”来形容。
今年前九个月,新能源车出口了175.8万辆,同比增长高达89.4%!
这才是拉动咱们汽车出口增长的核心引擎。
领头羊比亚迪的表现尤其夸张,9月份海外销量超过7万辆,增长了107%。
从电池到整车,再到在泰国、巴西建厂,比亚迪已经玩转了全产业链。
宋PLUS、海鸥这些明星车型,在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圈粉无数。
你看,这就很有意思了。
中国汽车出海,实际上是两条战线同时在推进。
一边是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大军,用技术和全产业链攻城略地。
另一边是奇瑞为代表的燃油车劲旅,用极致的性价比和实用性深耕细作。
包括在欧洲小有名气的名爵,以及在东南亚、非洲搞本地化制造的吉利。
大家各显神通,才有了今年前九个月近500万辆汽车出口的亮眼成绩。
瑞虎7登顶出口榜第一,这事儿给所有出海的中国品牌提了个醒。
技术再先进,模式再创新,最终还是要回到一个根本问题上:市场需要什么?
海外市场不是铁板一块,有的地方需要充电桩,有的地方则更需要加油站。
能提供宋PLUS,也能拿出瑞虎7,这种灵活和适应性,才是中国“智造”真正的可怕之处。
当外国消费者开上我们的车,他们体验到的不仅是产品。
更是背后那种务实、创新、懂得变通的东方智慧。
中国汽车的故事,才刚刚开了个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