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半导体复供大逆转!中国工厂掌控命脉,欧洲车企排队用人民币结算

停摆了半个多月,欧洲车企望眼欲穿的安世半导体终于松口恢复供应,但这次的规矩,彻底变了。一纸复工通知,附带一个前所未有的条件——必须用人民币结算。这招实在是太绝了,直接在全球汽车产业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短短二十天里,从冻结资产到罢免高管,荷兰政府的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本以为能掐住命脉,结果却引爆了全球汽车供应链的惊魂时刻。本田工厂停产,大众库存告急,欧洲车企乱成一团。谁都没想到,破局的关键,竟然来自安世中国。

一场自导自演的“空城计”

今年九月底,荷兰政府突然援引一部老旧的《商品供应法》,以“国家安全”为名,强行对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下手。他们不仅冻结了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和业务权限,还通过阿姆斯特丹的法院,暂停了中方高管张学政的职务,火速任命外籍董事来掌握决策权。

安世半导体复供大逆转!中国工厂掌控命脉,欧洲车企排队用人民币结算-有驾

欧洲媒体当时一片欢呼,庆祝欧洲“夺回”了关键制造业的控制权。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也信誓旦旦,声称此举是为了阻止“资产转移”。可他们似乎都忘了,安世的晶圆制造在欧洲、封装测试在亚洲,本就是行业惯例,何来“转移”一说?更尴尬的是,他们接管的,几乎就是一栋空楼。

停产19天欧洲车企坐不住了

荷兰政府以为抓住了“主体”,实际上只是拿到了一张公司注册证书。真正的生产命脉,早就深深扎根在了中国的东莞。政治作秀的后果立竿见影,全球汽车供应链应声崩塌。安世在全球车规级功率芯片的市场份额超过三成,从车窗控制到动力系统,无处不在。

供应一断,本田在墨西哥年产20万辆HR-V的工厂率先停摆,北美关联工厂跟着减产。大众沃尔夫斯堡的芯片库存告急,只够撑三周。宝马的新能源生产线更是因缺芯而全面停滞。短短十天,全球汽车行业因此造成的直接损失,就已超过百亿欧元。欧洲车企这才发现,政治家们在发布会上画的饼,根本填不饱生产线的肚子。

安世半导体复供大逆转!中国工厂掌控命脉,欧洲车企排队用人民币结算-有驾

想拿货?规矩得我们来定

就在欧洲车企急得团团转的时候,断供19天后,安世中国率先打破僵局。他们不仅向员工和客户发出了“独立宣言”,明确东莞工厂的运营不受荷兰总部干扰,薪资由本地独立发放,彻底稳住了军心,更向全球客户抛出了恢复供货的通知。

但这次想拿货,得接受三个新规矩:第一,签署专属协议,承认中国区的供货决定权;第二,所有交易改用人民币结算;第三,欧洲订单必须为国内需求让路。面对每天高达数千万欧元的停产损失,欧洲车企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大众、宝马第一时间签约,奥迪和奔驰的谈判团队也火速赶往中国。

产能才是硬通货

安世半导体复供大逆转!中国工厂掌控命脉,欧洲车企排队用人民币结算-有驾

荷兰人这回算是打错了算盘,而且错得离谱。他们抢夺的只是安世的“空壳”,真正的产业命脉,在我们东莞。那座占地近10万平方米的超级工厂,拥有四座现代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24小时不停运转,巅峰时期年产能高达900亿件,占了安世全球出货量的七成以上。

更关键的是,这里已经实现了深度的本土化运营。四千多名员工里九成五是本地熟练工和工程师,供应链更是覆盖了整个珠三角。当安世中国启动本土供应链替代方案时,荷兰奈梅亨工厂的那些研发成果,瞬间因无法量产而失去了价值。客户追随的从来不是股权证书,而是稳定可靠的产能。

结语

安世的这场风波,给所有人上了一堂最直白的产业课:制造业,才是在国际博弈里说得上话的终极底气。荷兰想用政治手段玩资本游戏,靠几张法律文书就掌控一个产业。而我们,则是用机床、用供应链、用一个个熟练的工人,构筑起了坚不可摧的实体根基。当两者碰撞,轰鸣的东莞工厂已经给出了答案:在实打实的生产能力面前,一切资本霸权和政治操弄,终将黯然失色。人民币结算,也只是这场实力展示的必然结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