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首日号称破4万单,AION RT为何后劲不足
去年冬天我去广州出差,正好赶上埃安AION RT在展厅做首批交付活动。那天人挺多,销售嘴里不停地说着“18小时订单四万台”,气氛很热闹。我当时还真以为这车能一路冲高销量,可半年过去再看数据,每月三四千辆的水平,说实话有点冷清。七月份才卖了3797台,还不到小鹏MONA M03的四分之一。
其实两车起步价都挂着11.98万,小鹏是8月亮相的,埃安晚了仨月出来,但配置一对比就露怯了。我认识一个在汽修厂干活的小李,他翻过两款入门版的参数单跟我说:“你看,小鹏那边安全气囊多仨,还有L2辅助、哨兵模式、前雷达、盲区影像、电动尾门……这些用起来都是实打实方便。”更别提8155P芯片和45W无线快充这种细节,年轻人买车第一眼就会被吸引过去。
空间也是个事儿,小鹏轴距2815mm,我坐后排腿还能翘一下二郎腿;RT只有2775mm,我1米78进去膝盖顶前座背板,这种体验差别不是纸面几厘米那么简单。有意思的是动力和续航反而差不太多——RT 150kW电机零百7秒半左右,小鹏140kW慢0.3秒吧;续航520km对515km,你开个把星期根本感受不出来谁长谁短。
更麻烦的是它刚冒头,就被后来的一堆新面孔围攻。今年春天比亚迪秦L EV一上来,也是11.98万起步,高阶智驾直接标配,还用五连杆悬架,比RT扭力梁舒服不少。我表弟试过一次,说走乡道坑洼路段屁股没那么颠。今年4月日产N7又来了,那轴距2915mm、长度接近五米的大块头,一脚油下去160kW电机推得很轻松,而且540km续航,把RT原本引以为傲的动力优势也给抹平了。
品牌印象这个事儿,在我们这边茶余饭后聊得挺多。有位跑网约车的大哥直言:“广汽埃安就是靠网约车起家的嘛。”虽然现在换成字母LOGO想摆脱形象,可消费者心里那道坎不好跨。我邻居家小伙子原本预算够买RT,但最后还是选了另一款,因为他觉得自己开出去要有点“面子”,怕朋友调侃成打工通勤专用车。
外观宣传倒是没少下功夫,“大眼小帕梅”这个叫法我第一次听见还笑了一下。但真到路上见到实车,不算难看,就是没有照片里惊艳——尤其是侧身比例,有人觉得有点紧凑型SUV味道,不够纯轿跑范儿。这种落差,对追求造型的新生代用户来说挺致命的。
价格战也打过,今年6月份搞了一口价活动,从9.18万元起。但听熟悉行情的人讲,这数字还是没砸到痛处。一位做二手收购的小贺告诉我,如果新车能压到8字头,也许会好卖一些,因为这样二手保值率压力才不会太大,否则几年后折价幅度吓人。他还提过一个细节:部分早期交付车辆方向盘皮质磨损快,两年不到就泛白,这类小毛病容易让潜在买家犹豫半天。
前阵子碰巧遇见老同学阿军,他就是去年12月底订的RT,现在已经跑了一万三千公里。他说整体省心,就是冬天气温低的时候续航掉得厉害,从表显500多直接缩水到400出头,而且快充桩偶尔限流,要等个把小时才能充满。他准备年底看看有没有合适价格升级换别款,而他的这台可能会挂闲鱼试水市场,到时候能卖多少他自己也没底……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