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4年时间,保时捷在华销量从全球三分之一到利润暴跌66%,甚至要关50家店,昔日王者究竟被谁拉下神坛?这背后不只是车的故事

觉得内容不错的话,给作者一个关注吧!下次更新就能第一时间找到我咯~感谢喜爱,继续努力!

四年前,保时捷在中国市场还是神一样的存在,加价排队半年才能提车是常态;四年后,净利润直接砍掉三分之二,暴跌66%,甚至准备要关掉50家门店来“回血”,这反差确实有点大。

短短4年时间,保时捷在华销量从全球三分之一到利润暴跌66%,甚至要关50家店,昔日王者究竟被谁拉下神坛?这背后不只是车的故事-有驾

01

咱们先看一组数字,感受一下这个反差有多刺激。

就在2021年,保时捷在中国卖了快10万台车,这数字什么概念呢?就是全球每卖出三台保时捷,就有一台是咱们中国人买走的 10]。那时候,中国市场连续多年都是保时捷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简直就是最粗的大腿,没有之一 10]。

那时候的保时捷,在国内豪华车圈子里,那真是横着走。

开一辆保时捷出门,都不用递名片,车钥匙往桌上一放,基本上就说明了你的实力和地位。特别是卡宴和帕拉梅拉,一度成为中产新贵和商务精英的标配,是无数人的“梦中情车” 10]。

那时候想买一台热门配置的保时捷,不加个几十万,销售都懒得跟你多聊。

排队等车,等个半年一年,那都是家常便饭 10]。大家还都觉得值,觉得这钱花得有面子。

可这才过了短短几年,风向就全变了。

到了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国的交付量,直接暴跌了42%,跟腰斩差不多了 10]。这个业绩,说是十年来最差的,一点都不过分 10]。

更要命的是利润。

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跟去年同期一比,直接跌了66.6%,也就是三分之二没了 10]。你想想看,本来能赚300块钱的生意,现在忙活半天,只能赚到100块了,这搁谁身上谁不慌啊?

短短4年时间,保时捷在华销量从全球三分之一到利润暴跌66%,甚至要关50家店,昔日王者究竟被谁拉下神坛?这背后不只是车的故事-有驾

以前保时捷最自豪的就是超高的盈利能力,销售回报率能到15.7%,这在汽车行业里是顶级的存在 10]。现在呢?掉到了5.5%,这个下跌速度,也跟腰斩没啥区别了 10]。

从加价排队到打折促销,从全球最大市场到销量“重灾区”,保时捷这过山车坐的,实在是有点太刺激了。

这背后到底是咋回事?

是咱们中国人突然不爱保时捷了,还是说,这个市场,已经不是保时捷熟悉的那个市场了?这事儿吧,越想越觉得不简单。

02

要说保时捷为啥突然卖不动了,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国产新能源车崛起了呗。

这话说的没错,但也没那么简单。

以前咱们一说起国产车,总觉得是廉价、低端的代名词,跟保时捷这种顶级豪华品牌,那根本就不是一个赛道的。但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短短4年时间,保时捷在华销量从全球三分之一到利润暴跌66%,甚至要关50家店,昔日王者究竟被谁拉下神坛?这背后不只是车的故事-有驾

你看看现在国内的新势力,什么蔚来、理想、小鹏,还有比亚迪旗下的仰望,华为合作的问界,一个比一个猛。

他们玩的路子,跟传统车企完全不一样。

保时捷引以为傲的是什么?是发动机的轰鸣声,是赛道级的操控,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品牌文化和机械素质。这些东西,确实牛。但在现在的中国市场,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他们看重的点,变了。

现在的年轻人买车,特别是买高端车,他可能更关心的是,你车里那块屏幕够不够大,够不够清晰;你的车机系统聪不聪明,能不能像手机一样流畅好用;你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能不能在堵车的时候解放我的双脚。

说白了就是以前大家买车,买的是一个“机械产品”;现在很多人买车,买的是一个“智能终端”。

你拿保时捷的第一款纯电车Taycan来说。这车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很期待,觉得保时捷出手,那肯定是王炸。性能确实没得说,加速、操控,还是那个熟悉的保时捷味道。

但你坐进车里一看,跟同价位的国产新势力一比,那科技感和豪华感的营造,就差了点意思了。

车机系统反应慢半拍,智能化功能相对保守,后排空间也一般。最关键的是,续航里程在实际使用中,也并没有表现出绝对的优势。

短短4年时间,保时捷在华销量从全球三分之一到利润暴跌66%,甚至要关50家店,昔日王者究竟被谁拉下神坛?这背后不只是车的故事-有驾

反观国产这边呢,50万以上的车型,冰箱、彩电、大沙发都快成标配了,各种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往上堆,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也越来越成熟。人家不仅给你性能,还给你拉满了舒适和科技体验。

这种感觉就像什么呢?你花一百万买了个保时捷,结果发现朋友花五十万买的国产车,在智能化体验上把你秒杀了,你说你心里膈应不膈应?

我刚去查了一下,现在很多评测里,都拿Taycan和国内的比如极氪001 FR、仰望U9这些车比。

比零百加速,国产车不怵;比配置,国产车甚至能碾压;比价格,国产车更是有绝对优势。

这种情况下,保时捷的品牌光环,还能像以前那样值钱吗?

很多中产消费者,他们是很精明的。以前没得选,想买个高性能豪华车,只能看保时捷、法拉利这些。现在选择多了,而且国产的选择在很多方面体验更好,价格还便宜一半,他们自然会用脚投票。

不是保时捷不好了,而是对手变了,赛道也变了。

还用以前玩油车的那套逻辑来玩电车,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卷”的市场上,确实有点水土不服 10]。

03

面对销量和利润的双重暴跌,保时捷能不急吗?肯定急啊。

但他们采取的措施,说实话,有点让人看不懂,或者说,感觉更像是一种无奈的妥协。

本来吧,保时捷在2021年雄心勃勃地提出了一个转型目标,说是到2030年,要实现80%的销量都是电动车 10]。为了这个目标,还决定自己下场搞高性能电池项目,德国官方都给了5000万欧元的补贴,当时宣传得那叫一个厉害,号称要“重塑跑车的未来” 10]。

短短4年时间,保时捷在华销量从全球三分之一到利润暴跌66%,甚至要关50家店,昔日王者究竟被谁拉下神坛?这背后不只是车的故事-有驾

这决心下的很大,大家都以为保时捷要all in电动化了。

结果呢?

四年过去了,这个自研电池项目,在今年8月底,暂停了 10]。286名员工被裁掉,只保留了一个80人左右的基础团队 10]。

为啥停了?官方的说法是,转型的成本太高,加上自身面临销量低迷和盈利压力 10]。

说白了就是,烧钱搞研发,短期内又看不到什么效果,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只能先勒紧裤腰带,把眼前的难关渡过去。

紧接着,到了9月中下旬,保时捷又宣布了一个更重磅的决定:公司的发展重点,要重新变回油车和混动车型,而电动车型的推进将会暂停 10]。

短短4年时间,保时捷在华销量从全球三分之一到利润暴跌66%,甚至要关50家店,昔日王者究竟被谁拉下神坛?这背后不只是车的故事-有驾

这个决定一出来,整个车圈都挺震惊的。

这不就等于说,之前的电动化战略,执行不下去了,要掉头回去了吗?

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电动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的背景下,保时捷这个“开倒车”的举动,在很多人看来,无异于饮鸩止渴。

虽然奔驰、奥迪、福特这些传统车企,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放缓了电动化转型的步伐 10]。但像保时捷这样,直接把重点又调回油车,还是挺罕见的。

这个决定,可能会给母公司大众集团,在未来造成超过400亿的损失 10]。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但保时捷也没办法,两害相权取其轻嘛。

继续在电动车领域死磕?成本高,产品在中国市场又打不过国产新势力,卖不出去,亏得更多。

退回到自己擅长的油车和混动领域,起码还能保住基本盘,稳住利润,先“活下去”再说。

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发现自己在新兴的火器对决中占不到便宜,只能无奈地退回去,继续打磨自己的拳脚功夫。

但这能解决根本问题吗?

油车的市场份额在不断萎缩,尤其是在中国。你现在退回去,可能暂时稳住了阵脚,但五年后,十年后呢?当市场上大部分都是电动车的时候,你这点油车的基本盘,又能剩下多少?

短短4年时间,保时捷在华销量从全球三分之一到利润暴跌66%,甚至要关50家店,昔日王者究竟被谁拉下神坛?这背后不只是车的故事-有驾

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困境。

更务实的一个举动,就是关店。

根据最新的消息,保时捷准备将中国的门店数量,从现在的150家左右,缩减到100家 10]。这意味着,将有50家门店被关闭 10]。

关店裁员,节约成本,这是企业遇到困境时最直接的“回血”方式。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保时捷对于中国市场的未来预期,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乐观了。

从雄心勃勃的扩张,到如今的战略性收缩,保时捷的这一系列操作,充满了无奈和挣扎。

04

咱们再往深了聊聊,保时捷的困境,仅仅是因为产品和战略的问题吗?我觉得,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品牌价值的稀释和豪华定义的变迁。

以前,保时捷为什么能卖那么贵,还有那么多人追捧?

因为它不仅仅是一辆车,它更是一个社交符号,一个财富标签。开保时捷,代表着你成功、有品位、懂生活。这个品牌光环,是它最大的护城河。

短短4年时间,保时捷在华销量从全球三分之一到利润暴跌66%,甚至要关50家店,昔日王者究竟被谁拉下神坛?这背后不只是车的故事-有驾

为了维护这个高端的品牌形象,保时捷也一直在玩“饥饿营销”的套路,控制产量,搞各种选配,让你觉得这个东西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从而增加了它的稀有性和价值感。

但是,自从被大众收购以后,为了追求规模和利润,保时捷也开始走下神坛了 10]。

最典型的就是,它跟奥迪Q5共享平台,推出了Macan。这款车一下子把保时捷的入门门槛,拉到了五六十万的区间。

这个策略在商业上无疑是成功的,Macan一度卖得非常好,成了保时捷的销量支柱。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这也让保时捷的品牌形象,不再像以前那么高高在上了。

当你发现满大街都是保时捷的时候,它的稀有性就降低了。当一个品牌不再稀有,它的奢侈品属性也就会被削弱。

短短4年时间,保时捷在华销量从全球三分之一到利润暴跌66%,甚至要关50家店,昔日王者究竟被谁拉下神坛?这背后不只是车的故事-有驾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中国市场,对于“豪华”的定义,正在被重塑。

过去,大家认为的豪华,是真皮座椅、实木内饰、V8发动机、百年品牌历史。

现在,新一代消费者认为的豪华,可能是全场景智能驾驶、可进化的智能座舱、体贴入微的AI管家、以及背后那一整套无缝连接的服务生态。

你刚才去确认了一下时间,没错,就是在这几年,这种变化发生的特别快。

我记得保时捷中国区的总裁都感慨过,说他在保时捷干了二十多年,从来没见过像中国这样,变化如此之快、之深的市场 10]。

这种变化,对于保时捷这样的传统豪华品牌来说,是颠覆性的。

因为它们过去的优势,正在变成新时代的劣势。它们引以为傲的品牌历史,在一些年轻人看来,可能是一种“包袱”。它们精湛的发动机技术,在电动时代,又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短短4年时间,保时捷在华销量从全球三分之一到利润暴跌66%,甚至要关50家店,昔日王者究竟被谁拉下神坛?这背后不只是车的故事-有驾

而它们在软件、在智能化、在用户体验这些新兴领域,又明显落后于中国的本土玩家。

这就很尴尬了。

当定义豪华的标准,从“我是谁”(品牌),变成了“我能给你带来什么”(体验)时,保时捷的光环就开始褪色了。

现在很多国产高端新能源车,都在努力讲一个新的豪华故事。它们不跟你聊历史,不跟你聊血统,就跟你聊体验。告诉你我的车能自动泊车,能识别你的情绪,能在你累的时候给你按摩,能像一个懂你的伙伴一样陪着你。

这种新的豪华叙事,对于习惯了科技便利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卖掉保时捷、BBA的车主,转头就去买了理想L9、蔚来ES8或者问界M9。

在他们看来,这并不是消费降级,反而是消费升级。因为他们用更少的钱,换来了更前沿、更舒适、更智能的出行体验。

短短4年时间,保时捷在华销量从全球三分之一到利润暴跌66%,甚至要关50家店,昔日王者究竟被谁拉下神坛?这背后不只是车的故事-有驾

这才是保时捷以及所有传统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最根本的挑战。

05

聊到这,咱们可以稍微总结一下。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这次“滑铁卢”,可以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整个传统汽车工业,在面对时代大变革时的集体焦虑和困境。

第一,技术护城河正在被填平甚至被绕开。

以前,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调校,这“三大件”是传统车企的核心技术壁垒。造一台高性能的发动机,没有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根本不可能。

但到了电动车时代,赛道完全变了。

电机的结构比发动机简单得多,大家都能采购到顶级的电机,性能的下限被大大提高了。核心技术一下子就变成了电池、电控和智能化。

在这些新领域,中国企业凭借着强大的产业链优势和市场规模,跑得非常快 10]。宁德时代的电池,华为的智能座舱和智驾系统,都已经做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短短4年时间,保时捷在华销量从全球三分之一到利润暴跌66%,甚至要关50家店,昔日王者究竟被谁拉下神坛?这背后不只是车的故事-有驾

传统巨头们引以为傲的机械技术壁垒,一下子就被绕过去了。人家不跟你玩这个了,直接换个战场,用智能化对你进行“降维打击”。

第二,品牌光环不再是万能的“免死金牌”。

过去,消费者可能会因为一个车标,去容忍它的一些小毛病,比如车机难用、空间小、配置低。大家会觉得,这就是品牌的“调性”。

但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也越来越“挑剔”。品牌很重要,但产品力更重要。如果你产品体验跟不上,光环再亮,大家也不会一直为你买单。

短短4年时间,保时捷在华销量从全球三分之一到利润暴跌66%,甚至要关50家店,昔日王者究竟被谁拉下神坛?这背后不只是车的故事-有驾

保时捷的这次危机,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当品牌溢价高到一定程度,但提供的产品体验,却无法匹配这个溢价时,市场的反噬就会到来。

第三,“中国速度”正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很多人可能还没意识到,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不仅仅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更成为了全球汽车技术的创新中心和风向标。

这里有最激烈的竞争,有最挑剔的消费者,也有最完善的新能源产业链。任何一家车企,如果不能在中国市场跟上节奏,就很有可能会在全球竞争中掉队。

保时捷的中国区总裁说,这里的变化速度和深度,快到让人无法想象和预测 10]。这不是一句客套话,而是血淋淋的现实。

短短4年时间,保时捷在华销量从全球三分之一到利润暴跌66%,甚至要关50家店,昔日王者究竟被谁拉下神坛?这背后不只是车的故事-有驾

很多跨国车企的高管,来到中国,坐进国产的新能源车里,体验完之后都非常震惊。他们发现,自己过去对于汽车的理解,可能已经过时了。

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传统燃油车企,开始放下身段,寻求和国内的新势力或者科技公司合作。比如大众和小鹏,奥迪和上汽。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说明他们已经认识到,单靠自己,可能已经玩不转了。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合作,用中国的技术,来补齐自己的短板。

从“技术换市场”,到现在的“市场换技术”,这个转变,意味深长。

保时捷的未来会怎么样?现在还不好说。

退回到油车和混动,或许能让它喘口气,保住短期的利润。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不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真正拿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跟上中国市场的步伐,那它在中国的故事,可能真的会越来越难讲。

短短4年时间,保时捷在华销量从全球三分之一到利润暴跌66%,甚至要关50家店,昔日王者究竟被谁拉下神坛?这背后不只是车的故事-有驾

毕竟,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对于一个曾经的王者来说,如何放下昔日的骄傲,去适应一个全新的时代,这可能比技术转型本身,还要更加困难。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这句话放在一个企业的身上,同样适用。保时捷曾经抓住了过去几十年的机遇,登上了豪华品牌的王座。但现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开往了一个新的方向,它还能不能紧紧跟上,这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创作声明:

本故事来源:【《暴跌66%,损失或超400亿!昔日中产新贵的梦中豪车,也扛不住了》、《中国汽车报》等公开媒体报道】,本文依据公开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故事,有些部分可能会在细节上进行了合理推演。凡涉及推测性内容,均基于同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习俗和相关资料进行合理构建,部分细节进行了文学性渲染和合理推演,有部分为艺术加工,如有表达的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理解,请理性阅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或与本文并无关联,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特此说明!谢谢!

```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