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士M817难突围,30万越野红海,华为俞敏洪联手也无力

最近车圈里有个事儿挺热闹的,就是东风旗下的硬派品牌猛士,推出了个新车叫M817。

这车一出来,动静搞得特别大,不仅拉上了科技圈的大佬华为一起合作,还请来了新东方的俞敏洪老师站台。

发布会上,俞老师讲自己的人生是从“文士”变成了“猛士”,一番话说得现场气氛特别好,媒体朋友们都忙着发朋友圈。

更厉害的是,官方说预售一个小时,订单就快一万台了。

猛士M817难突围,30万越野红海,华为俞敏洪联手也无力-有驾

最关键的一点,是这台车的价格,定在了三十一万多到三十五万之间,比起它大哥猛士917那将近七十万的价格,直接打了对折。

这一下子,好像猛士就要靠着降价和名人效应,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了。

但是,咱们老百姓看问题得实在点,一场发布会的热闹,跟这车将来能不能卖得好,完全是两码事。

尤其是现在三十万这个价位的越-road车市场,早就挤满了高手,想在这里站稳脚跟,光靠降价和喊口号,恐怕是远远不够的。

这台M817要想真正被大家接受,还得先回答几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首先咱们得聊聊,花三十多万买一台硬派越野车的人,他们到底图个啥?

这些人可不是图便宜就随便买的,他们心里都有杆秤,特别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这车在关键时刻得靠得住。

这个“靠得住”,最重要的就是越野能力。

你不能光在发布会上说我这车技术多牛,参数多高,得拿出真凭实据来让大家信服。

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大家买车前都会上网查,看各种评测视频,看车友们怎么说。

猛士M817难突围,30万越野红海,华为俞敏洪联手也无力-有驾

你看人家别的品牌是怎么做的。

比亚迪的方程豹,有个叫“云辇-P”的底盘技术,说起来可能有点专业,但效果特别直观。

网上有很多视频,车子走那种一边高一边低的交叉轴路面,整个车身都能保持得非常平稳,倾斜角度很小。

大家一看视频就明白了,这技术是真的能提升安全性和舒适性的,不是吹牛。

再看长城家的坦克系列,人家更直接,靠的是上百万车主的真实体验。

那么多坦克车主,开着车跑川藏线,去阿拉善沙漠里玩,什么样的烂路没见过?

这些真实的经历,通过车友论坛、短视频传出来,就成了坦克“皮实耐用”的最好广告。

大家一听,心里就有底了,觉得这车是经过考验的。

回过头来看猛士M817,它主打的“电动越野”,这个概念听起来很新潮,也很有科技感。

但是,目前能让大家看到的,主要还是官方发布的宣传片,比如穿越内蒙古之类的。

内蒙古的地形确实复杂,但中国这么大,南方的雨林泥地、西南的高原陡坡、东北的冰天雪地,各种各样的极端环境都有。

你这个电动系统,在不同的温度、湿度和路况下,表现稳定吗?

猛士M817难突围,30万越野红海,华为俞敏洪联手也无力-有驾

电池会不会出问题?

电控系统会不会失灵?

这些问题,猛士还没有给出一个经过大规模、全方位验证的答案。

消费者心里就会犯嘀咕:我花三十多万,是买一台经过无数人验证过的成熟产品,还是当一个“小白鼠”,去尝试一个还没有被市场充分检验的新技术?

这个信任问题,是猛士M817要过的第一道大关。

说完了去野外撒欢,咱们再回到现实生活。

毕竟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车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还是在城市里开,上下班通勤、接送孩子、逛商场超市,这才是日常。

这时候,车子在城市里的好用不好用,就变得特别重要了。

猛士M817为了追求越野时的霸气姿态,车身造得很宽,接近两米。

这个宽度在野外可能显得很稳,但在城市里,有时候就成了个大麻烦。

咱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

你开着M817,在下班高峰期进了一条老城区的小巷子,路本来就窄,两边还停满了车。

猛士M817难突围,30万越野红海,华为俞敏洪联手也无力-有驾

这时候对面也来了一辆车,两车相会,就得特别小心翼翼地错车,生怕一不小心就蹭到旁边的护栏或者别人的车。

光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会车,就能让你紧张出一身汗。

还有停车,更是个头疼的问题。

现在商场地下车库的标准车位,宽度一般是两米四。

你把一台快两米宽的车停进去,两边剩下的空隙就非常小了。

驾驶员出来还好,副驾或者后排的乘客想开门下车,就得特别注意,稍微不小心就可能把旁边车门给磕了。

要是遇到一些老旧小区那种两米二宽的非标车位,那停进去更是个技术活,来来回回调整好几次不说,上下车都得缩着身子。

相比之下,它的竞争对手们就考虑得周到一些。

比如方程豹豹5,车身比M817稍微窄一点,而且它有个“城市模式”,可以把转弯半径变小,在窄路上掉头或者转弯的时候就灵活很多。

长城坦克也专门推出了尺寸更紧凑一些的城市版,就是为了解决在城市里开着不方便的问题。

猛士M817在这一点上,为了越野性能,对城市使用的便利性妥协太少了。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可能一年也就出去越野一两次,但每天都要面对城市通勤的麻烦。

猛士M817难突围,30万越野红海,华为俞敏洪联手也无力-有驾

这笔账算下来,很多人可能就会犹豫了。

最后,也是最要命的一个问题,就是售后服务。

买硬派越野车的人,都有一颗向往远方的心,喜欢往人少、景美的地方跑。

但是,车毕竟是机器,跑得多了,路况差了,难免会出点小毛病。

这个时候,能不能方便快捷地找到地方修车,就成了最大的保障。

猛士目前的服务网点,大多还集中在一二线的大城市里,到了三四线城市,尤其是那些偏远的旅游地区,几乎就是一片空白。

之前就有开猛士917的车主反映,在自驾游路上车子出了点问题,结果在当地根本找不到能修的地方,连原厂的零件都找不到,最后只能花大价钱叫拖车,把车拖回几百公里外的大城市去修。

这样的经历,有过一次,就足以让人对这个品牌失去信心。

你再看人家做得好的品牌,长城坦克的服务站,甚至都开到了西藏的那曲地区,那可是很多越野爱好者的终极目的地。

你在那里车坏了,有人能给你修,有配件给你换,这份安心是钱买不来的。

比亚迪方程豹和华为合作,在服务上也是个聪明的做法,在一些偏远地区,可以借助华为遍布全国的门店网络,提供一些紧急的支援。

所以说,猛士M817喊着“去野”的口号,听着很激动人心,但如果连最基本的售后维修保障都跟不上,那这个口号就显得有点空洞了。

消费者会想,我开着你这台车去了无人区,万一趴窝了怎么办?

所以,尽管发布会很成功,预售订单看着也很多,但这其中有多少是出于一时冲动,又有多少能在最后真正转化为销量,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一个品牌想要真正立足,光靠降价和情怀是不够的,必须在产品力、便利性和服务保障这些实实在在的地方下功夫,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舒心,这才是长久之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