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新能源车市场风云激荡,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一个惊人的事实或许能让我们瞬间清醒:9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总量达到128.4万辆,同比暴增16%,但其中,增程车型销量仅为10.4万辆,同比惨跌14%。而纯电车型以32%的同比增幅,强势收割市场。这不仅仅是一场数据变动,更是一场变革的信号。增程车到底因何迅速流失市场?纯电车型跃升背后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即将到来的新能源车“淘汰赛”,会不会将增程车型彻底逼上绝路?
说到增程车型的市场表现,很多人难免心生疑惑:“增程车不是既能用电也能用油吗?为什么逐渐被抛弃了?”这就是本案的争议点所在。增程车型一度被视为新能源车的“过渡方案”,为那些对纯电充电设施不够信任的消费者提供了一条安全退路。在今年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增程车型似乎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冷落。而纯电车型则一骑绝尘。蔚来、乐道这些主打纯电技术的品牌,不断用数据“打脸”增程车,让这个细分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就在我们以为这场争夺战会很快分出胜负时,一个悬念仍在酝酿:如果曾经的消费者忘不了增程车在长距离续航上带来的便利,它还能否绝地反击,或者找到新的市场突破口?这可能是整个赛局接下来最大的未知数。
增程车型的颓势,并非仅是市场消费者“无情”的选择,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妨像剥洋葱一样,来逐层揭开问题的真相。
第一层原因,是纯电车型补能技术的进步。曾经消费者最担心的是找不到充电站,还需要花长时间充电,现在这些痛点已经被技术解决得七七八八。现在,蔚来换电站已经覆盖了550座城市,一次换电只需3分钟,速度甚至比加油还快。再加上主流车型续航已经普遍超过了600公里,让纯电车的吸引力逐渐赶超增程车型。
第二层原因,则关乎经济性。纯电车跑500公里的电费成本大约只相当于燃油车的10%,让人们不得不为钱包考虑。而增程产业的表现则显得有些疲软,一边是补能焦虑被彻底攻克,另一边是性价比优势被纯电车破防,消费者的转向也就成了“必然”。
第三层原因,即增程车主的流失潮。据统计,蔚来ES8在预售10天内吸引了15万组试驾,其中竟有35%的试驾者是增程车主。而另一款乐道L90,则在上市的第一个月就拿下了超过40%的增程车主订单。这些数字背后的现象足以说明,消费者用脚投票给出了他们的选择。
当我们以为这是增程车的“终局”,情况却没有那么简单。试想一下,增程车型真的就没有重新突围的机会吗?再回头看虽然9月增程车同比下降了14%,但环比增幅还有惊人的8%。这说明在某些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增程车型仍有一定的购买群体。
我们再来听听增程产业链内部的声音。比如有经销商表示,目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那些对纯电技术仍持怀疑态度的特定群体。一些用户明确表示不放心纯电续航,尤其是居住人口密度大、但充电桩布局落后的一些地区,像三线城市及边远省份。他们依然偏好增程车型的“油电两用”,不仅可以应对长途,还能在短途城市通勤中享受一定的电力经济性。这些群体或许是增程产业的最后防线。
但问题在于,时间正在无情地倒计时。随着纯电车型的进一步技术提升,尤其是大三排SUV市场的全面扩张,增程产业的困境并不会就此逆转。“汽车十三行”的创始人王鑫说得很直接:“除非增程车能够再创新突破,否则市场份额将持续被挤压。”
然而就在增程领域稍显低迷的纯电车型却掀起了另一场狂潮。尤其是在大三排SUV这个细分市场里,一个让人意料不到的现象出现了——纯电大三排的销量同比暴增200%,而增程大三排的同比增速却下跌了5%。这其中的增速差达到惊人的205个百分点。这不仅是数据上的差距,也是消费者选择上的天翻地覆。
更惊人的是,消费者正在主动选择颠覆自己的购车理念。比如乐道L90,它不仅订单破万,还成功将40%的增程用户转化为纯电忠实粉丝。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过去增程车主的需求被彻底重塑,他们愿意放弃熟悉的技术,转而投入纯电的怀抱。
这些反转不禁引发了一场新的矛盾——对于那些仍坚持增程功能的用户来说,增程是否应该彻底被淘汰?而从数据和市场走向答案似乎已经明朗。就算增程市场暂时未完全消亡,它也正如一片夕阳中的古老林地,只剩下最后一缕余晖。
但故事并不会因为数据的卷动而戛然而止。增程车型的未来或许悬而未决,但它的现状也足够让人深思。作为一种“退路”选择的技术,增程车正在处于一个微妙的转型期。它既能为消费者提供燃油和电力双重支持,但另它的技术研发、市场推广,似乎已经越来越难以匹配消费者的快速变化需求。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纯电车型的技术进步并未是“一路畅通”。补能网络只覆盖城市但缺乏城乡结合部的支持,仍是一个待攻克的痛点。而在这个领域,增程车的补能灵活性显然还是优势。但显然,这种对立场景也引发了一个更大的矛盾:消费者究竟是愿意选择“中庸”的解决方案,还是愿意冒险相信技术的飞跃?目前的市场走向,显然更偏向后者。但如何留住那些“心存顾虑”的用户群体,可能将是增程领域最后的生存机会。
如果非要为增程车型的未来打个分,我想很多人会更加苛刻。绝对硬经济性上,增程已经退居二线;消费者信任危机也让增程在对比纯电时失去明显优势。如果说增程曾是新能源车市场中的一股“活水”,如今却逐渐被纯电冲走。我们理性来说,纯电成为主角固然是市场进步的代表,但增程车型被抛弃是否过于仓促?它的多用途性、适应力以及时间转型代价都值得重视。
对纯电车来说,技术进步固然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可它真能完全、彻底解决能源补给和长续航问题吗?那些选择增程车的用户,真的那么不堪吗?在这场新能源车的内卷战争里,究竟是迎合大众的选择更重要,还是坚守多样性更重要,你又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