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奇瑞这次出风云T11,着实让我有点意外。19.99万到26.49万的预售价,按理说这个价位买到一辆大型SUV,尤其还配了个纯电续航能跑220公里的增程动力系统,挺吸引人的。你别说,这欧系风格+贯穿灯带+镀铬格栅这颜值,确实耐看,跟我几个朋友反映的感觉挺一致——挺沉稳,标志性,给人那种成熟稳健的感觉。
我朋友小李,他在4S店做销售的,说这车内部的30英寸贯穿大屏特别抢眼,关键是六座布局,听着就舒服。不是那种7座三排挤挤就坐不下的尴尬,而是科学合理的六座,尤其适合家庭第二代,比如一家三口出门,还有爸妈能坐着更宽敞。虽然他没说,但我猜配置上对比同价位的哈弗H9和长安CS95,风云T11在科技感上算是赢面挺大的。
先不说别的,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手边有辆去年上市的某国产大型SUV,官方纯电续航说280公里,可最后算下来其实就180来公里,完全是CLTC和实际差得远。这风云T11拿220公里说事儿,我是估计实际市区跑也就150公里左右,毕竟电池容量33.68到39.92kWh,磷酸铁锂电池体感充放电性能没有三元锂电好,可能也为了耐用和安全牺牲点续航。
再说这1.5T增程发动机,说白了是解决续航焦虑的救生圈。用生活比喻,研发这套动力系统就像你做饭,非要两个锅:一个是电锅煲主食,另一个是燃气锅炒菜,各有用途,组合起来更灵活。奇瑞这块儿虽然算不上头马动力源,但摸了大半年研发流程,我能理解他们对动力平顺性和燃油经济性的追求,不会简单堆配置。只是,像这种混动系统,供应链一环出问题就尴尬,要知道电机、电控、发动机三方协同像玩掰手腕,半点不给劲动力感就断档。
说回用户体验,我碰到一个圈内老维修师傅,他吐槽风云T11的增程系统修起来比传统纯燃油车麻烦多了。你别说,飙升的技术门槛也拉长了维修周期,费用不好测算,又不常见,这要求4S店和维修点得先学会,客户还得有点耐心。我觉得他说的挺对,毕竟你买车不只是拿来开,还得考虑后期维护。不像旧时那种发动机猛踩急刹,坏了也简单粗暴换。
话说这价位给个33.68kWh到39.92kWh的磷酸铁锂电池,奇瑞倒是放了实心料;尽管体积大重了点,但电池安全系数这块确实能打。我曾经测算过,单纯电耗来看,百公里电费大概20多块,算下来一家四口城市用车,每月的能源开销会比油车低不少。可我有点儿好奇,这增程式电池包和后驱/四驱版本的配置,是不是会带来不同的动力感?毕竟四驱布局成本和重量上必然更高,续航和静音表现会不会被拖累呢?(这段先按下不表)
顺便说个小事,我跟卖这车的销售小杨闲聊,他说目前反馈最大的争议点就是为什么用1.5T增程而不用2.0T发动机。他自己的理解是,1.5T配合电机更适合城市日常,经济性优先;2.0T反而油耗高。而用户一看,动力参数没有很突出,特别是老车主怕换了动力差,他们倒宁愿继续开老车型。真是挺有意思的心理博弈。
讲真,我之前写过关于奇瑞动力方面太乐观的词,实际上我觉得动力性能很不错的说法有点大,我得收回来,不是嫌弃,就是想说,性能在合适范围内,适合城市及轻度越野,而不是去挑战越野大神们。毕竟这车面对的是家庭用车市场,不是大爬坡越野,要照顾续航和经济性,那个1.5T增程就是个取舍。
再提一句,六座布局的舒适性到底如何?我记得去年见过一辆同级别车因为第三排完全折叠后放倒座椅设计得生硬,导致后备箱空间感受一般。风云T11这功课估计下了不少,因为我看到配了豪华材质,内饰还挺细节化,谁会真的买个大块头车只为了纯电续航和动力呢?乘坐体验这需求是最硬的。你说是不是?
说到这,我也怪奇瑞没多放点电池容量。这续航220公里的CLTC,按我那个老维修师傅的话,电池包体积得和动力系统配合紧凑,要不然整个车都胖了。而且电池成本估算,我猜每kWh成本大概1200元,装个39kWh电池,至少得4.5万左右的成本。这价格体系下,奇瑞已经挺硬气了。
新车挺有料,但买不买?就看你怎么把它放进自己生活了。你想去哪儿玩?想怎么开?想自己维修还是找4S?这车有点像咖啡店的新品,颜值够吸引,味道还行,但得看你是不是咖啡粉。
说个你觉得奇瑞以后还会不会继续深挖增程混动?纯电市场越拉越快,增程这块儿到底是不是一座稳定而隐秘的桥梁?我自己都没想好答案,你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