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篇关于“全新奥迪C概念车”的文章,标题里写着2568mm的轴距,还说有什么极简运动风格,要在慕尼黑车展亮相,听起来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很多人一看,可能会觉得奥迪是不是要出一个全新的系列了?
毕竟用一个字母来命名,像是要开创一个新时代。
但咱们要是仔细琢磨一下,再结合各方面的信息查一查,就会发现这里面其实有个挺有意思的“乌龙”,或者说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车迷的视角,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给大家好好聊清楚,看看这台车到底是什么来头,它所展示的技术和设计,对咱们未来的汽车生活又意味着什么。
首先得说清楚,奥迪官方其实并没有发布一款叫做“C概念车”的车型。
那这篇文章里提到的车,究竟是什么呢?
它真正的名字,叫做奥迪Skysphere,翻译过来可以叫“天空球体”。
这是一款早在2021年就已经亮相的概念车,是奥迪“球体”系列概念车三部曲中的第一款。
那为什么会被冠上一个“C”的名字呢?
原因其实挺有情怀的。
这台车在设计上,大量借鉴了奥迪品牌历史上一台非常传奇的赛车——1936年的汽车联盟Type C赛车。
当年的“银箭”赛车在赛场上所向披靡,是奥迪历史上的一个高光时刻。
所以,把Skysphere和“C”联系起来,更多的是一种致敬,表达了这款概念车继承了前辈那种追求极致性能和前卫设计的精神。
搞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这台车,就不会被名字搞糊涂了。
那么,这台Skysphere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文章里提到的那个2568mm的轴距,其实只是它的一半真相。
这台车最核心、最让人惊掉下巴的技术,是它的车身轴距可以像“变形金刚”一样伸缩变化。
它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
第一种叫“运动模式”,在这种状态下,车身会收缩,轴距就是那个听起来很紧凑的2568毫米,整车长度也只有4.94米,看起来就是一台非常精干、灵活的双门跑车。
这时候,方向盘和脚下的踏板会从仪表台里伸出来,你可以完完全全地亲自驾驶,感受它后轮驱动带来的超过630匹马力的澎湃动力。
奥迪官方管这种体验叫做“TT Moment 2.0”,意思就是它能带给你当年经典小跑车奥迪TT那种纯粹的、人车合一的驾驶乐趣,只不过是用纯电动的形式在今天重新演绎了一遍。
而当你把模式切换到“GT模式”,也就是长途旅行模式时,神奇的一幕就发生了。
整台车的前半部分,包括前轴和车头,会像科幻片里那样平顺地向前滑动,整个车身的轴距会瞬间拉长25厘米,达到5.19米,这已经是一台标准的中大型豪华轿车的尺寸了。
与此同时,方向盘和踏板会自动收回到仪表台内部,完全隐藏起来,车辆就进入了L4级别的高度自动驾驶状态。
这时候,你就不再是驾驶员,而是乘客。
车内那块巨大的屏幕会成为你的娱乐中心,你可以躺在舒适的座椅上看看电影、开个视频会议,或者就静静地欣赏窗外的风景。
从一台追求操控的跑车,秒变成一个移动的豪华休息室,这种颠覆性的想法,才是Skysphere概念车真正想要展示给我们的未来出行方式。
说完了它最核心的“变形”功能,我们再来看看它的样子。
文章里用“运动极简风格”来形容,这个词用得非常准确。
你看它的整个车身,线条非常流畅,几乎找不到一条多余的折线,就像是一整块被风吹拂了很久的金属,光滑又有力量感。
车头已经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进气格栅,取而代-的是一整块可以发光的面板,上面由无数个小的LED灯珠组成,可以根据车辆的状态显示不同的灯光动画,比如欢迎语或者充电状态,科技感十足。
车头和车尾的灯组设计也很有意思,都是由四个水平排列的光带组成,这很可能会成为未来奥迪车型的一个新的标志性设计,让你在很远的地方就能认出它。
车内的设计同样把极简发挥到了极致。
整个中控台非常干净,大部分功能都集成在了一块贯穿式的巨大屏幕里。
这块屏幕的尺寸可比原文里说的10.4英寸要震撼多了,它的宽度达到了1.4米以上,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几乎整个仪表台就是一块屏幕。
但有意思的是,奥迪并没有完全抛弃实体按键,在车门板上,你还能找到一些用阳极氧化铝制作的旋钮和按键,那种冰凉的金属触感和清脆的反馈声,保留了一丝驾驶的仪式感。
这种把未来科技和经典机械质感结合在一起的做法,也体现了老牌豪华车企对于“豪华”的理解。
当然,作为一台纯电动车,它的性能基础也很扎实。
它是基于奥迪和保时捷联合开发的PPE高端电动平台打造的,这个平台大家可以理解为专门为高性能、高续航的豪华电动车准备的。
后置单电机的布局,能输出超过630匹的马力和750牛·米的扭矩,推动这台不到两吨重的车,百公里加速能在4秒以内完成。
这个数据放在几年前绝对是顶尖水平,但在今天,尤其是在我们国内市场,我们必须用更全面的眼光来看待。
说到国内市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奥迪Skysphere描绘的未来的确很酷,可变轴距的技术也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这些海外老牌车企还在用概念车来畅想未来的时候,我们中国的汽车品牌已经把很多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技术,变成了量产车,开到了大街上。
比如,比亚迪的仰望U9,不仅零百加速进入2秒俱乐部,它的“云辇-X”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甚至能让车身跳舞、三轮行驶,这种对车辆姿态的控制能力,同样是颠覆性的。
再比如广汽埃安的昊铂SSR,已经把零百加速做到了1.9秒,这在过去是千万级超跑才有的性能。
这些实实在在的产品,无论是在三电技术、智能化水平,还是在性能表现上,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因此,对于奥迪来说,Skysphere这样的概念车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
首先,从概念到量产的路非常长,像可变轴距这种复杂的机械结构,如何保证它的可靠性、耐用性和成本,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其次,就算它未来真的量产了,到那个时候,我们国内的电动车技术可能又迭代了好几轮了。
它将要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极其激烈,消费者也越来越懂车、越来越挑剔的市场。
所以,奥迪Skysphere的亮相,更多的是展示了奥迪在电动化时代的思考和技术储备,它向世界宣告自己并没有掉队。
但要想真正把这些优势转化成市场上的胜势,赢得中国消费者的认可,最终还是要看量产车拿出来的产品力、定价以及服务体验,能不能跟上甚至超越我们中国品牌前进的步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