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劲虎150到春风合资!雅马哈中国30年:技术领先却陷份额垫底困局

1992 年,重庆建设雅马哈正式成立,那时候,中日合资的浪潮正汹涌。可奇怪的是,雅马哈一来就拿出了 150cc 平衡轴引擎的车型,这在当时本田、铃木还在主推 125cc 的大环境下,显得太 “冒进” 了。大家都在想,技术这么激进的雅马哈,咋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却一直垫底呢?今天,就来唠唠雅马哈 “劲” 系列在中国的跌宕起伏。

从劲虎150到春风合资!雅马哈中国30年:技术领先却陷份额垫底困局-有驾

1994 到 1995 年,雅马哈推出劲虎 JYM150,那可是全进口散件组装,有电启动和脚启动两种方式。可这价格,高达 22800 元!要知道,当年人均月薪还不到 300 元呢。这就好比,你一个月工资才几千块,却看到一款车要你不吃不喝攒好几年的钱才能买下来。但它作为首款 150cc 合资车型,打破了 “日系只投 125cc” 的老规矩,给国内市场带来了新冲击。

从劲虎150到春风合资!雅马哈中国30年:技术领先却陷份额垫底困局-有驾

到了 1995 1998 年,劲豹 SR Z150 登场。它是 SR Z125 的升级版,把缸径扩大到 150cc。价格也从最初的两万多,在 2004 年降到了 13000 元。当时雅马哈还请了刘德华代言,这一招可不得了,引发了 “劲豹款” 的仿造热潮,成为中国摩托车史上首个车型 IP。那时候,走在大街上,说不定就能看到好几辆仿造的 “劲豹” 呢。

从劲虎150到春风合资!雅马哈中国30年:技术领先却陷份额垫底困局-有驾

1998 2000 年,雅马哈开始尝试品类扩张,推出了劲龙 150 太子,定位高端,价格 22600 元。不过,虽然被不少厂家仿制,但终究没成为主流。还有劲飚 200,街跑设计,性能参数也不错,在青年市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从劲虎150到春风合资!雅马哈中国30年:技术领先却陷份额垫底困局-有驾

后来,禁摩令来了,很多城市不让摩托车上路了,这对摩托车行业打击巨大。但雅马哈在 2007 年后推出了天剑王 YBR250,开启了中国中大排市场。2009 年上海的团购事件,更是让不少人开始关注个性化的摩托车消费。

从劲虎150到春风合资!雅马哈中国30年:技术领先却陷份额垫底困局-有驾

雅马哈的技术那是没话说,平衡轴引擎、真空模化油器、摇篮车架这些技术,都成了国产车的 “公版技术”。你看重庆那些小厂,靠着仿造 “劲豹款”,一年能卖出百万级别的量。雅马哈要是去维权,成本比收益还高,这可太无奈了。就好像你辛苦种了一片果园,果子熟了,却被别人随便摘走拿去卖,你还没办法。这 “仿造产业经济学”,让雅马哈的创新红利被吞噬得所剩无几。

从劲虎150到春风合资!雅马哈中国30年:技术领先却陷份额垫底困局-有驾

从合作模式看,建设集团代工思维重,和本田五羊那种技术共生的模式没法比。这就好比一个是 “打工” 心态,一个是 “合伙创业” 心态。直到 2023 年,雅马哈转投春风合资,这才算是开始纠错。

从劲虎150到春风合资!雅马哈中国30年:技术领先却陷份额垫底困局-有驾

定价上,雅马哈也吃了大亏。劲虎的售价,相当于城镇居民 8 年的收入,这价格太脱离实际市场了。再看看铃木 GN125,1998 年售价不到 1 万元,亲民得多。雅马哈这定价,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从劲虎150到春风合资!雅马哈中国30年:技术领先却陷份额垫底困局-有驾

面对禁摩令,雅马哈还坚持做高端车,而豪爵却转向农村市场。这就像一场比赛,雅马哈选错了赛道,豪爵找准了方向。结果就是雅马哈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小。

从劲虎150到春风合资!雅马哈中国30年:技术领先却陷份额垫底困局-有驾

2024 款 GQR 劲战六代搭载 VVA 可变气阀和蓝芯技术,性能强还省油。2023 年株洲春风雅马哈合资,瞄准电动化,推出 EC 05/E01 等车型。还有 TMAX 560 引入弯道 ABS,填补高端市场空缺。

雅马哈一直是技术先锋,但在中国市场的经历,也成了战略反面教材。在中国,光有技术 “炫技” 可不行,还得让性能下沉,让更多消费者买得起、用得上。未来,中排量战场和电动化,或许是雅马哈在中国合资 2.0 时代的胜负手。就看它能不能抓住机会,重新赢得中国消费者的心啦。你对雅马哈在中国的发展有啥看法呢?欢迎留言聊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