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吧,这才多久啊,东方甄选那个谁,叫什么来着,哦对,董宇辉,他一走,网上立马炸开了锅,好像天塌下来了一样。你们是认真的吗?一个主播,能跟一个公司,一个品牌比吗?我这手机刚放下,热搜扫了一眼,真是气得不行,又觉得好笑,怎么就这么多人,把一个人的光芒,看得比整个品牌还要重呢。
我一边刷手机一边嘀咕,这一个个的,当年追着星,现在又追着主播,是不是觉得生活太平淡了,总得找点什么来寄托一下,来让情绪有个出口?说实话,我也承认董宇辉有过人的地方,他的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书店里偶然翻到一本好书,内容吸引人,讲书的人也特别有味道,把那些晦涩的东西讲得浅显易懂,还能让你觉得有点文化熏陶。他火起来,我觉得是很正常的,就像当初某个明星,因为一部戏,或者一首歌,突然就红遍了大江南北。
但是,把一个人的个人魅力,无限放大到能对抗一个庞大的公司,这脑回路,我真是有点跟不上。俞敏洪,一个做教育的人,把东方甄选做起来,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当初新东方转型,多少人等着看笑话,多少困难等着他去克服。他能顶着压力,把一个直播带货平台做得风生水起,而且还打上了“知识带货”的标签,这不是简单的卖货,这是在经营一个品牌,一个理念。
你们想想,当初谁知道这个叫董宇辉的小伙子?要不是东方甄选这个平台,他能站在这里,用他那种方式,去跟全国人民介绍农产品吗?是他选择了东方甄选,才有了他施展才华的舞台。这就像你在一个很棒的剧院里演戏,观众是因为剧院的名气,因为剧的质量来看的,而不是因为你一个人,就让他坐满了。你的表演能锦上添花,能让剧院更受欢迎,但剧院本身,才是那个基石。
我看着那些评论,说什么“没有董宇辉,东方甄选就完了”,说什么“他走了,我也走了”,我真的有点想说,你们有没有脑子?难道东方甄选背后,就没有其他默默付出的团队吗?没有背后支持的供应链吗?没有为这个品牌付出心血的其他人吗?一个人离开了,就说整个公司都要垮了,这太夸张了,也太小看东方甄选这个品牌本身了。
你们有没有想过,当年那些红遍全国的明星,他们主演的电影,唱的歌,最后呢?还不是一批又一批的新人涌上来,新的作品出来。粉丝也许会怀念,但时代的车轮不会因此停下。品牌,尤其是像东方甄选这样,有自己核心价值和经营理念的品牌,它的生命力,远比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要长久得多。
我刷到一些说法,说什么董宇辉要自己单干,要走自己的路。好啊,支持个人发展,这是好事。但问题就在于,有些人,就把这种个人发展,描绘成了一种“反抗”,一种“独立”,仿佛他离开了,就是对东方甄选的“背叛”一样。这心态,真的有点扭曲。
想想俞敏洪,他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他最清楚一个公司的根基在哪里。他打造的,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叫“东方甄选”的品牌。这个品牌,代表着一种品控,一种服务,一种对内容的追求。即使某一天,他请来的某个主播,表现特别出色,让大家耳目一新,但品牌本身,才是那个能持续吸引人的地方。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残酷,但却是事实。一个成熟的品牌,应该有能力,有韧性,去应对人才的流动。东方甄选,已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路,这条路,不是靠某一个人的明星效应,而是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一种独特的文化输出。
我看着那些还在哀嚎的评论,感觉他们好像还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品牌的力量。品牌,是信任,是承诺,是长期的价值积累。当你在网上看到“东方甄选”这四个字,你心里会有一个大概的预期,知道它能给你带来什么。这个预期,不是因为某一个特定的人,而是因为这个品牌,在过去的时间里,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建立起来的。
说真的,我感觉有些人,是把个人崇拜,跟对一个公司的支持,混淆了。喜欢董宇辉的风格,这没问题,他确实做得很好。但如果因为他走了,就觉得东方甄选不行了,那就有点太片面了。
你看,很多成功的企业,都有过核心人物离开的经历。但只要品牌根基还在,只要经营理念还在,它们总能找到新的方向,新的突破。东方甄选,现在正是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它需要证明,自己不只是因为某一个人而存在。
我看着那些还在疯狂转发“董宇辉已走,东方甄选凉了”的人,心里就觉得,他们好像还没有真正看明白。直播带货行业,竞争那么激烈,光靠一个人,是走不远的。东方甄选,它已经有自己的生命力了。
所以,与其在那里唉声叹气,不如关注一下,东方甄选接下来会有什么新动作,会有什么新的主播,新的内容。品牌的力量,就在于它的包容性和延展性。当一个品牌,能够吸引到像董宇辉这样优秀的人才,并且在他离开后,还能继续发展,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真的会是这样吗?当时间过去,当新的面孔出现在直播间,当新的故事被讲述,我们还会记得今天这场关于“谁更重要”的争论吗?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