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极速纪录遇上家庭智能终端,比亚迪仰望U9如何定义新能源汽车

要是你站在全地形赛车场的边上,脚底还黏着昨夜暴雨留下的泥,就能闻见一种混合的味道,机油、焦胎、还有刚出炉的咖啡。对,一群人正围着仰望U9在指指点点懒得掩饰好奇,一部分是“懂行”的——大多数则是为了一睹所谓“472.41km/h电车极速记录”。屏幕上跳动着各种数据,空气中弥漫的不是激情,是某种看待新物种时的审慎和怀疑。

如果你是比亚迪的品牌总监,此时此刻在场,你会不会暗自庆幸?毕竟现在的新能源车,不只是套了几个电池和马达那么简单。不夸张地说,一辆智能电动车,早已从“交通工具”正经地升级成了“家里的第二号智能终端”,和你手里的手机平起平坐——说不定还抢了不少流量。

很多人很难接受,买新车这事突然变成买电子产品,再也不是老父亲挑车的那套,谁皮实耐用谁赢。现在你要考虑屏幕够不够大,语音识别流畅不流畅,智驾能不能帮你顺利堵车时打个盹。科技属性,变成了新晋销量密码。传统车企集体掉队,根本原因其实很直接——电子消费品气质当然不够格。你憋着一股劲做底盘做动力,结果人家华为、小米这些电子巨头进场,带着自带滤镜的数码新贵形象,轻轻松松圈了一批信任票。这就像美妆达人突击家电圈,谁会信一款电饭煲能让你青春常驻?但如果是她推荐,销量真就翻天。

其实比亚迪有点“中间人”基因。别的不说,光是手机代工业务,2024年年报直接摆出1596亿营收,这数听着像捡漏但其实没漏——占总体营收里的五分之一,毛利水平虽然只有8%左右,但胜在规模。而汽车板块呢,毛利高达22%以上,一边是消费电子玩到极致,一边是动力系统技术第一线尖兵。你要非说比亚迪和其他传统车企是一路人,还真不全对。人家后台里,电池、电机驱动、IGBT半导体一样不少,这玩意儿哪怕是手机圈去开年会,门槛都够。

这种技术底子,其实给了比亚迪一点“在黑暗森林里悄悄穿夜路”的信心。像仰望U9,本土纯电超跑头把交椅,技术含量根本不用多说。如果你刚刚停留在油车时代的审美,不如直接看看它创下极速电车世界纪录的那条线——472.41km/h,放到任何圈子,都能赢得一片“还行啊”的点头,而记录背后是“云撵X主动车身控制系统”这种听起来就满格科技含量的堆叠。底盘控制、电驱效率,已经不是机械工程师单能搞定的事,这里面有一半是算法在狂奔。

可问题来了,比亚迪哪怕销量全球第一,新能源战场砥砺前行,还是有个“科技形象不够炸裂”的偏见。要说智能驾驶,小鹏已成帅小伙,动不动晒全国首批智驾体验数据;要论车内智能,人家小米把做手机的经验搬得明明白白,用户体验一看就知道谁“懂代码”;华为则干脆靠鸿蒙智行玩起了生态整合。相比之下,是不是比亚迪就欠点“讲故事吹牛逼”的气场?场面上不能输,后台里也得硬。

当极速纪录遇上家庭智能终端,比亚迪仰望U9如何定义新能源汽车-有驾

如果让我来测算,比亚迪现在搞腾势、仰望不停用“易三方、易四方、云撵”技术搅动记录池,是很正确的打法。车圈说到底,谁不爱刷记录?20年前的油车赛场就流行。今天,腾势N9的“160km/h鱼钩测试全球记录”,仰望U9刚叼走的“电车极速全球第一”,记在账本上多了,自然就成了“科技大户”。说得直白——用成绩讲科技,远比贴标签来得靠谱。你只要积攒到足够多的人、圈、数据,科技形象就会像水泥地上的咖啡渍,渗透的速度倒是不会撒谎。

不过,这种刷记录不同于玩短视频热搜,比的是硬实力,而不是剪辑滤镜。没人敢小瞧仰望U9把472.41km/h挂到全球榜首背后的科技工艺。我们都知道一点,极限纪录不是靠“氮气罐加成”,是每一块电驱系统、每一个传感器、从底盘到云控制后台的协同动作,实在就是一场“科技集体炫技”。某种意义上,刷记录就是用事实让外界降低怀疑,而且很难被带节奏,毕竟物理定律和计算机算法不吃流量。

当然,以后还可以搜集更多操控类、智驾类、能耗类纪录。比亚迪只要大力推进,行业认可度迟早能追平甚至拉开差距。毕竟,做科技形象这事,不是天天看着华为、小米的路线去模仿,更不能抄外国老哥的PPT。比亚迪本身偏向“消费级电子属性”,又有理工男的底盘和马达优势,顶多在定位策略上再加点料,路数就成了。

当极速纪录遇上家庭智能终端,比亚迪仰望U9如何定义新能源汽车-有驾

职业习惯还得多嘴一句,科技破纪录固然好,但围着台U9看极速的群众,大多还是普通买车人。对他们来说,科技感固然能吸睛,可最终想要的,还是从“遥不可及”到“随手能买”的转变。如果推动科技形象的手段只是刷极限、蹭纪录,未免会让科技成了“展览中心的玩具”,距离“家庭智能终端”的日常体验还是有点远。

讲真,作为一个看惯各种赛场和试验田的老刑侦,见惯了“证据链反杀”与“数据新花样”,对“比赛刷纪录提升科技形象”这个思路,愿意给8分合格。它可以是最直白的重量级宣传,不用参杂太多电子烟雾弹。但长期看,比亚迪如果真想彻底把科技变成消费者心里的信仰,还得在智能化、体验感、软件服务等细节里动真格。毕竟行业已经变成了“手机+汽车混血”的新世界,仅凭几场比赛,刷几个数据,撑起一个科技帝国,未免有点美剧警匪片的味道——过程很爽,但结局都开放。

当极速纪录遇上家庭智能终端,比亚迪仰望U9如何定义新能源汽车-有驾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下一个智能化红利期,比亚迪要转变战略,是继续刷记录打造“极限科技”标签,还是回归客户体验琢磨“智能终端”的日常形象?你会觉得赛场上的极速更打动你,还是车厢里的小智能带来温度?科技企业到底归于纪录还是归于生活,这个选择,咱们现场各自表态吧。

当极速纪录遇上家庭智能终端,比亚迪仰望U9如何定义新能源汽车-有驾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