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小米YU7又搞了个热搜,主角不是雷布斯在发布会上浅情歌喉,而是一群车主鬼哭狼嚎,说新买的车上印着“测试车”的胎记。我一听这事儿,差点以为自己穿越回90年代,买了部翻新诺基亚,内部还能抽出个南孚。一时之间,买车像开盲盒,真车假车、测试车还是“爱车一族二手精选”全靠运气,你说现代社会还有什么比这更刺激的吗?买彩票不中,买辆小米车也能中个“测试款”,这是对生活无望者的最后慰藉。
说起来,小米汽车副总裁和公关总经理,一个姓李、一个姓王,站出来连夜辟谣。李肖爽说,这是为产品质量把关,随机抽检车辆,贴个静电贴,评审员觉得合格就撕下来。没撕干净?哎呀,这都哪跟哪的小事,湿毛巾一擦,立刻恢复如初——车还是车,玻璃还是玻璃,贴过测试贴还是没贴测试贴,哪怕你透视也看不见曾经的那段春梦。只是,这痕迹就像青春记忆,明明可以轻易抹去,总有人觉得它很珍贵。你说谁规定新车玻璃只能啥都不沾?说不定明年小米还推出“玻璃定制服务”,买来的每一辆都能刻字,今天是测试痕,明天或许是“致敬米粉,永不上市”,多一层归属感,比送香薰靠谱多了。
当然,小米很快补救了,给“中奖”用户发了壕气冲天的——一万积分,白花花的1000元,虽然只能在小米自家商城抵点流量包、耳机、手环什么的。你如果实在不想要,建议挂闲鱼二手,和测试玻璃一起打包,说不定有狂热收藏家愿意出高价买个全套。好家伙,一夜之间,小米汽车有了盲盒基因和积分体系,“用户思维”这套别人学三年你家一夜变现。
至于赔偿方案一点都不含糊,表面上小米是“人设在线”,用户体验说得明明白白,逻辑很正派。可一想到你辛苦攒钱首提新车,只图个满目崭新,却因为几块玻璃痕迹加入“测评车俱乐部”,心头那口气不顺都快在朋友圈发成论文。我严重怀疑,等车友们聚会,入场不是看尾标,而是互掏玻璃,谁的印字最清晰谁坐C位,比ID.4内饰更有逼格。
当然事实证明,“透明”总是有代价的。你看小米这业务逻辑,工厂出口上场车,随机抽检贴静电贴,正儿八经地质检,合格后撕掉,却不曾料到这贴纸心理阴影面积比玻璃本体大。要说这操作,小米倒真给业界树了新典范:产品经理拼命做测试留不下证据,唯独交付团队一不小心把过程成品晒进了用户内心深处。
但归根结底,中国人买车,你可以缺配置、缺动力、甚至缺起步声,唯独不能缺个安心。大家下单时那叫一个义无反顾,仿佛明天就能世界和平,等到真开走时,只想新车外观无暇,内饰无灰,哪怕轮胎纹路沾尘都能让他们怀疑人生。毕竟,在当下消费圈里,性价比可以稍微掉线,人间体面不能少半分。测试痕迹你说影响大吗?对品牌调性来说是大写的“笑话”,对细节控车主来说分分钟心头插刀。
再说回来,小米回应还挺到位。副总裁和公关总经理一唱一和,直奔主题:甭想了,没坑大家,用湿毛巾擦擦就零磁暴损伤。你要觉得亏,咱积分补上。舆论继续发酵?放心,以后我们工艺升级,测试贴变成隐形模式,该看不见的都看不见——做人得低调,做车更得低调。小米创新六边形战士,造手机顺手造车,未来可能还补贴一管玻璃清洁剂,算用户“看门神器”,清爽送到家。
其实话说回来,小米有点冤。别家车企测试车动不动直接拉到马路口,用块布一盖就充“全新”,万一不幸漏风只好当作与众不同的定制款。小米这次只是留下点测试痕迹,连实质体验都没变——无非玻璃多了种历史褶皱,比某些“车祸返厂再上市”的性能车良心许多。你要说小米有错,最多算“人走茶凉,玻璃留香”,大家别当真了。但话又说回来,社交媒体一发酵,买车成了“悬疑片”,谁也不信天上掉馅饼,怀疑人生都快成国民技能。
更何况所谓补偿,满打满算1000元,一来安慰了愤青,二来彰显了转移视线的熟练操作。赔多少不重要,关键是让这事别变成品牌存亡的分水岭。小米摸索新赛道,萝卜快跑先踩一脚,出点岔子算是必经路。你说小米做错了吗?错在太坦诚。要是哪天学会“三缄其口”,把检测过程自动消毒,谁还会知道这格外“透明”带来的心理惊吓?
说到底,消费者对“完美新车”的执念,是时代最软的一块玻璃。谁也不想买到半点折旧的痕迹,哪怕那只是一片附着在生活表层的测试贴。大家从心里害怕花了钱包的钱,买了别人的故事。可是换个角度讲,工业社会几百道工序,一点疏忽就成全民记忆。小米当真做了错事?未必,顶多和你中学班主任一样,留点粉笔灰,下课不会影响你考清华。
有人说,小米汽车这次算白捡一课:以后交付流程必须再多加一道审核,最好聘请二十名近视眼,和挑剔丈母娘轮流检阅。毕竟,谁都不想新车还没出厂就给车主涨心理阴影面积。小米顺手的回应虽好听,但后续能不能真做到,还是得拉长时间线。毕竟,这年头打嘴炮都不收过桥费,真刀实枪才见真章。
你看,小米自己都承认了,啥问题都能解决,车能开,玻璃能擦,积分能送,就是这份细腻的用户敏感,比工程师的发际线还要高危。但这事说到底,小米只不过是赶上了“完美主义消费”的热潮,舆论一到位,哪怕你造全球第二好用的测试贴,也得改成“手动无痕最新一代Pro”。
不过消费市场本来就像瓜田李下,爽的人在评论区胡吹乱夸,倒霉的拉着静电贴拼命吆喝,彼此谁都甩不下谁。小米汽车的全新篇章未必只写在玻璃上。下一代技术,说不定测试标签都藏到人的认知盲区,想投诉只能怪自己没修炼出“精准显影术”。毕竟,中国人现在热衷“仪式感”,连喝水都要过三遍开水,提新车不检查一百遍玻璃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说穿了,小米这波儿既不是黑科技的荣耀,也不是悲催车主的悲剧。它不过是个营销尾巴上的一次新鲜注脚,一点社交噱头。也许有人满腔愤怒,有人一笑而过,剩下一群吃瓜群众三刷短视频。等风头过了,这痕迹还在,车还能开,积分也不会涨,大家继续笑谈人生,谁记得今年什么品牌贴坏标签?
最后,小米汽车能不能借这事修炼成人型清洁布,还真不好说。但愿以后你我买车上路时,别再遇上“测评划痕”专属彩蛋,更别用湿毛巾擦去生活的荒唐。万一有什么事解决不了,那就像小米说的那样,积分有价,痕迹无价。至于玻璃,反正都看得见世界的荒诞。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