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秋夜不缺风景,但比风景更热闹的是那些尽兴而来的汽车品牌。最近,日产中国在这里搞了个四十周年大聚会,说是“品牌之夜”,其实更像一场全员秀肌肉、晒底蕴的汽车圈大事。要说汽车圈么,四十年能走到今天,硬是憋出了一口“技术日产”的气质。这不,一到现场,日产的全球大佬伊凡·埃斯皮诺萨直接现身,东风那边高管周锋也是亲自坐镇。两家老朋友,这合作也是掀起了一波大回忆:从当年在北京开办事处到如今新能源、智能化齐头并进,光阴似箭,技术三连。
当然啦,光拉家常可唬不住当下挑剔的消费者,这一夜可不只是情怀局,更是个新品大联展。首先上场的,是日产第一款插电混动轿车N6。混动不稀奇,难得的是日产这回直接全球首秀,舞台就搭在中国。这辆N6主打的,是电驱为王,油电合壁。说穿了,就是既能省油钱,还能享受纯电畅快。既能远方诗意,也能日常通勤,谁家还没点电的愿望呢?
紧跟着,天籁·鸿蒙座舱来了波新玩法,把全球第一个鸿蒙智能座舱安在燃油车身上。别的不说,这智能体验的“家家互联+语音控制”,让原本偏稳重的天籁多了点灵气。过去有人说传统中高级车在智能化上略显迟钝,现在直接拉了个智能新标杆出来。座舱连接家里电器?语音叫车载助手安排导航?这些功能以前只有电动车带点科幻气息,如今燃油车也不掉队。
说到东风日产这对组合,大家也都了解。合资二十年,合作双方本来就是汽水配烧烤、谁也离不开谁。这些年东风日产干的事,也是行业学法的类型。新能源、智能驾驶,都在不断试错中摸出点门道。尤其这回,不光是日产把好东西带进来,更多新技术还打算中国首发再反哺全球,你别说,真有点“田忌赛马”的路数,出奇制胜。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除了新车亮相,各路车型也轮番展示,按头安利都不为过。N7、Frontier等车型其实也各有绝活——纯电、越野、混动、电池搞起来,日产这家伙是真的“排兵布阵”不怕多。值得一提的是,日产还官宣性能控超级福音“Z NISMO”也快来了,这位可是有赛车血统的狠角色,在中国市场玩转“速度与激情”,想想都刺激。
不得不提的是,今晚的新车还有个隐形彩蛋,就是“本土化+年轻化”的大方向算是兑现了。N6、N7和天籁·鸿蒙座舱,都是由本地年轻设计师操刀,造型不再“统一大日产脸”,更带点接地气的中国范儿。现场还有品牌好友李思思现身,她一句“开车其实是一种享受”,无非就是用自身体验,贴贴近中国新一代消费者的审美与生活节奏。对日产来说,重塑年轻化品牌形象,早已不仅仅是换个新壳,更是在产品和用户之间搭桥铺路。
过去,大伙都觉得日产靠“舒适、安全、耐用”在家用市场混饭吃,现在倒是开始走心了。用科技续命,用情感拉票。智能座舱的加入,让车不仅是代步工具,甚至有点“第二个家”的意思。用户坐进去,不再只是冷冰冰地抓方向盘,而是有了人车互动、家庭场景连接这些新体验。你说确实,这种体验感就是比基础配备带劲多了,也难怪年轻用户开始转粉。
说到品牌变化嘛,日产这几年确实“打破成见”。外观年轻了,内饰提高了,智能升级了,但背后没变的还是对技术的执着。新能源,不管是纯电还是插电混动,日产都想玩儿得溜。技术日产,已经不仅仅是堆堆配置,而是在于底层的系统整合和体验优化。天籁·鸿蒙座舱那一套,把智能家居概念和车辆管理融合到了一起。你下班一上车,语音一喊,家里的空调提前启动,自己回家吃饭一路舒舒服服。这些都是对用户生活节奏和习惯的还原,车市谁抓住年轻人,谁就是赢家。
当然,汽车这行看似热闹,本质还是比拼谁更懂客户。本土市场千人千面,中国用户的消费诉求和用车环境层出不穷。日产用中国本土的研发、设计团队主导新车型,既能加快响应速度,又让产品更贴消费者心气。相比以往直接“海外照搬”,现在日产更愿意做市场调研、听听中国司机怎么喊“尽兴由我”,再把产品做出差异化。
这些年汽车工业风云变幻,纯电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成了主流话题。过去外资“技术输出”时代一去不返,现在比的却是谁更敢试,谁跑得更快。日产在杭州大秀肌肉,不但要把最新的插混技术、智能体验交给中国用户,还打算以中国为起点,影响自家的全球布局,这思路的确挺新鲜。
不难发现,今天的日产其实是在给行业一种信号。技术创新也好,情感回归也罢,本土化就是一定要走的路。以中国为中心,反哺全球,这话说得大胆但并不夸张。国内用户越来越难伺候,而日产那些年被提及最多的“舒适、靠谱”,也开始有了新解释:舒适变成智能座舱的温度,可靠则是新技术的底气。能否延续老底子优势,又俘获年轻人芳心,这才是日产要打的“双保险”。
当然,仪式和产品展示其实都只是冰山一角,最考验人的还是市场检验。新车是否卖得火,用户到底买不买账,得用真金白银票选。日产选择在四十周年节点展示全新战略、技术、产品阵容,说白了就是没得退路,只有一路向前。想想八零年代初期开办事处,现在手握插混、智能、运动性能多张牌,这点“务实浪漫”还真能撑起东风日产的相声“包袱”。
有人说,今天的日产其实是在把所有老词重新翻译一遍,“技术日产”会否变成“科技赋能情感”?智能汽车,会否下沉到三四线城市?这些问题可能还得等时间给答案。只不过,从这次盛会上看,日产不仅记得自己的根,还想长出更多枝叶。这场意犹未尽的品牌之夜,既像一场总结陈词,也像一场出发仪式。中国汽车产业早已不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代,日产也没有再当旁观者的余地,纷繁世界,各凭本事。
所以,看似套路满满的大合影,实则宣示着下一个十年谁主沉浮。能够站稳脚跟的,大多不是喊口号最响的那个,而是能用产品、技术、情感把用户死死拴住的那一个。日产这条路怎么走,既要兼顾老用户的期待,也要抓住新用户的心跳。光靠一个“技术日产”已不够,“尽兴由你”说起来很容易,实现起来可得拼真本事。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未来几步怎么走,得有点郭靖射雕的劲头,踏实又不失灵巧。品牌之夜的聚光灯或许已经散去,但这场属于日产和中国的新故事,估计才刚刚翻开封面。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