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回国”的承诺,又一次在10月初被提及,这次是法拉第未来(FF)的创始人贾跃亭。
他通过“周报第23期”向外界传达了一个消息:FX Super One车型,在美国的量产总装计划已敲定,供应链伙伴也已到位,目标直指年底前首车下线。
这消息一出,不少老朋友们,大概又在心里默默打了个问号:这次,是真的了吗?
回想起FF八年来的造车历程,简直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连续剧,多少次“跳票”,多少次承诺,让等待的目光,逐渐变成了麻木。
消费者对量产时间表,早已失去了最初的耐心。
那么,这次的“量产总装方案确定”,究竟是剂“强心针”,还是又一次的“画饼”?
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个“方案”。
“桥梁合作伙伴”这个词,听着有点玄乎,但业内人士都明白,这很可能指的是代工厂,或者那些能为FF提供关键零部件、搭建起生产线上的“桥梁”的企业。
此前,资金链的断裂,是压在FF身上的一座大山,多次推迟量产,也让它的信誉,跌到了冰点。
如果这次年底真能兑现首车下线的承诺,那将是它重拾市场信任的关键一步。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对过往所有质疑者的一次有力回击。
更值得关注的是,贾跃亭还提到了美国政府可能推出的本土汽车关税减免政策。
这对于FF而言,简直是雪中送炭。
毕竟,它在加州汉福德的工厂,是它在美国生存和量产的唯一希望。
一旦政策落地,无疑将为FF的生产成本带来喘息之机。
但是,政策的风向,总是变幻莫测,我们还需要警惕,它是否会成为一场“镜花水月”。
现在,FF似乎将目光聚焦在了中东市场。
10月28号,Super One将在那里迎来“终极发布”,紧接着11月,就要启动交付。
FF方面表示,车辆已经通过了第三方应用验证。
可这“验证”,到底验证了什么?
具体的性能数据,依旧讳莫如深。
我们不禁要问,这辆承载着“造车梦”的FF Super One,它究竟能不能跑得稳,跑得快,跑得安全?
它能否在那个竞争激烈的MPV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
想想看,同价位的MPV市场,早已被理想、小鹏等新势力瓜分殆尽。
FF那颇具未来感的“AI屏幕前脸”,以及那听起来颇为神秘的“AIHER动力系统”,能否在实际的驾驶体验中,打动挑剔的消费者?
这可不是简单的科技堆砌,而是实打实的市场考验。
笔者的经验告诉我,一个品牌的崛起,绝非一日之功,尤其是在汽车制造这个门槛极高的行业。
FF需要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车,来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只会“画饼”的PPT车企。
中东市场的先行一步,或许能为它带来短期的资金和关注,但长远来看,它能否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真正站稳脚跟,还有待时间检验。
您想啊,一个品牌,如果连最基本的交付承诺都无法兑现,又怎能赢得消费者的芳心?
“信任赤字”一旦形成,想要填补,比登天还难。
FF能否在年底交出第一份满意的答卷?
中东市场又能否成为它翻盘的“福地”?
那些曾经满怀期待,却又被一次次失望的消费者,还会不会再次为FF的“梦想”买单?
这就像古人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空有宏伟蓝图,若无扎实执行,终究是空中楼阁。
FF的故事,还在继续。
我们不妨拭目以待,看看这次,它能否真正将“梦想”照进现实。
各位车友,你们对此怎么看?
FF的量产计划,是否能让你重拾信心?
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声音,让我们一起聊聊,这场“造车梦”的下一站,会是何种风景!
喜欢用车社的深度解读,那就点个关注,我们每天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汽车话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