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市卷到今天,曾经“蔚小理”不再是并肩作战

新能源车市卷到今天,曾经的“蔚小理”不再是并肩作战的“三小只”,而是各自跑出了不同赛道。

先说蔚来。

李斌这几年像个不知疲倦的工程师,一门心思死磕“换电”。有人骂他“烧钱无底洞”,有人笑他“执拗不懂变通”。可如今,全国已经能看到“9纵11横16大城市群”的高速换电网络。前阵子我跑沪宁高速,体验了一次换电——从驶入到驶出,不到五分钟,比加油还快。那一刻,我有点理解李斌的倔强:他赌的不是当下销量,而是未来新能源补能的效率标准。问题在于,生态有了,体验也不差,但销量就是迟迟没爆发。蔚来要盈利,就像球赛里临门射门,差的不是球鞋,而是精准那一脚。

新能源车市卷到今天,曾经“蔚小理”不再是并肩作战-有驾

再看理想。

它是“蔚小理”里第一个尝到盈利甜头的,账上现金流超过千亿,这在车企里绝对是安全垫。靠“冰箱彩电大沙发”,理想把家庭用户拿捏得死死的。可问题是,舒适牌能玩多久?在增程里呆太久,切入纯电的动作就显得拖泥带水。车市下半场拼的是技术沉淀和长期竞争力,理想如果不在纯电赛道立住脚,可能会从“最会挣钱的新势力”变成“最焦虑的车企”。

最戏剧性的当属小鹏。

去年还亏损百亿,现金流告急,被不少人断言要掉队。没想到何小鹏选择“自我手术”,大规模调整组织架构,把重心重新锁定智能化。结果Mona M03一炮打红,新G7也快速走量,上半年销量同比猛涨279%。更关键的是,小鹏不再和别人卷配置,而是把“AI智能”刻成品牌DNA。从飞行汽车到机器人,他们试图把汽车重新定义成“智能终端”。这点很大胆,也很冒险,但至少小鹏找到了差异化突破口。

三家放在一起,就像三种创业者性格。

蔚来像那个固执的技术男,执着于先把电补好;

理想是用户思维的产品经理,抓住需求就不松手;

小鹏更像赌未来的创客,敢于把筹码压在AI上。

新能源车市卷到今天,曾经“蔚小理”不再是并肩作战-有驾

谁能笑到最后?没人能拍胸脯打包票。但趋势已经明朗:

• 蔚来要等销量兑现才能迎来真正的收获;

• 理想必须尽快补上纯电短板,不然现金再多也可能坐吃山空;

• 小鹏则押注AI,成败在此一役。

新能源车下半场,光靠讲故事已经没用,消费者要的是产品力和长期信任。接下来谁掉队、谁突围,很快就见分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