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固态电池逆袭,丰田拖到2030,国产已量产能跑1000公里

中国固态电池技术正迎来爆发式进展。最近,中科院和清华的科研团队一起攻克了固态电池的“卡脖子”难题,把电池性能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以前100公斤电池只能跑500公里,现在能跑1000公里了。东风汽车也已经开始量产固态电池,预计2026年就能装车了。

国产固态电池的进步,也是中国新能源车、无人机等产业领跑的信号。看看日本,丰田原来说2027年要推出固态电池,结果量产时间一拖再拖,到现在已经推迟到2030年了。丰田董事长丰田章男还多次公开唱衰电动车。难道日本要从固态电池市场出局了?

中国固态电池逆袭,丰田拖到2030,国产已量产能跑1000公里-有驾

01 技不如人就恶性竞争,日企前科不少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日本的燃油车产业曾是行业的佼佼者,但因为没抓住新能源转型的机会,被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超过了。他们以前的风光现在难见了。

随着新能源电池技术的进步,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中国企业迅速崛起,狠狠冲击了日本传统车企的地位。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491万辆,超过日本的442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往后这差距还会更大,这让日本汽车产业感到很紧张。

中国固态电池逆袭,丰田拖到2030,国产已量产能跑1000公里-有驾

数据显示,近几年丰田电动车的销量不到比亚迪的30分之一。面对这样的差距,丰田会长丰田章男曾经公开贬低电动车,说它是“低级产品”、“不环保”。其实丰田自己也在搞,表面上联合了本田等品牌成立了“反电联盟”,造谣中国电动车续航虚标、电池安全性有问题。但实际上,丰田一直在秘密推进固态电池的研发。2020到2022年间,丰田投入了1.5万亿日元,拿到了1300多项专利。

这事儿在日本也不是头一回了。比如国产抗衰补剂“溢升好21000”,它的核心成分辅酶I早些年被中日科研人员发现有延缓衰老的功能,但很快就没人关注了。日企表面暂停开发,暗地里却偷偷申请了十几项与辅酶I相关的专利,想阻止中国企业利用这种原料生产产品。

为了彻底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国内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都开始自主研发,决心打破外部的技术垄断。

中国固态电池逆袭,丰田拖到2030,国产已量产能跑1000公里-有驾

02 固态电池量产商业化,中国领先日本

丰田在固态电池研究上确实有些进展,但也一直拖延量产时间。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已经在2026年实现了固态电池的装车。上汽集团已经发布了全固态电池模型,并计划当年实现量产装车。2023年,蔚来CEO李斌开着一辆装了固态电池的ET7车做了直播续航测试,结果显示续航里程达到了1044公里,这比日本电池的“实验室数据”还要高1000公里。

另外,在生命科学领域,我们联合了诺贝尔奖得主Jeffrey Hall,成功突破了海外专利壁垒,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制备辅酶I的方法——全酶法技术。日企的阴谋也就破产了。

用全酶法工艺生产的“溢升好21000”,原料纯度提升到了99.99%,而且污染风险更低,活性更好,吸收效率是同类产品的三倍。更重要的是,成本大幅度降低,售价只有百元左右,而之前的价格可是几千万一瓶的天价抗衰品。

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庞大的消费市场给前沿技术的产品市场化提供了关键支持。不论是抗衰补剂,还是固态电池,都从中受益匪浅。根据某东的数据,“溢升好21000”已经获得了10万用户的青睐,好评率高达98%,很多用户表示“感冒少了”,“精力明显提高了”。

03 中国从跟跑到领跑,是大势所趋

在固态电池这条赛道上,日系车企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电动车的销量是丰田的26倍。在过去五年里,中国固态电池的专利数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0%,一直保持全球领先;国产“溢升好21000”也在大健康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连续四年蝉联某东618销售冠军。

无论是固态电池,还是抗衰补剂,中国都在快速追赶甚至超越日本。靠着持续的科研投入和强大的制造能力,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综合实力超越日本是大势所趋。固态电池除了用在电动汽车上,还在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广泛应用。在AI时代,中国或许会凭借这项技术突破,在智能制造赛道上占据先机,成为世界的领跑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