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街头和停车场,新能源车明显更“胖”了。新手上路更难停车,还容易刮擦。为什么新能源车出现这种改变?
图片来源网络
新能源车变宽的核心原因
电池空间需求: 提升续航需容纳更大电池包。受限于底盘高度和乘员坐姿,电池包不能过厚,所以车子横向变长才能让电池体积变大。
碰撞安全强化: 为保护核心的电池包免受侧面碰撞损害,设计上需强化侧面门槛梁(刚性与宽度,作为吸能区)并常在底部增加横梁,增强横向防撞能力,导致车身加宽。
空间与舒适性追求: 主打“移动的家”概念,需兼顾纵、横向空间。加宽车身直接提升横向乘坐舒适度。同时,四轮四角设计(拉长轴距)也需配合加宽车身。四轮电机、复杂悬架等配置也需更多横向空间。
图片来源网络
那目前宽度增加到多少?直接来看数据
20万级: 比亚迪汉 (1910mm) vs 帕萨特 (1836mm)、雅阁 (1862mm)、凯美瑞 (1840mm)。
紧凑型: 埃安S Plus (1880mm) > 卡罗拉,甚至高于凯美瑞。
中大型/豪华: 极氪001 (1999mm) > 奔驰E级长轴;蔚来ET5 > 奔驰S400L (1921mm)。
车身加宽带来的影响
操控性挑战: 转弯半径增大,尤其近2米宽的车型。需预留更大转弯空间。
停车难题加剧: 标准车位宽(2200-2500mm),新能源车宽常近2000mm或以上。车子需要很精准的倒车入库才能停好。甚至可能出现停好车了,但门开不了。
道路资源占用增加: 有些地方车道比较窄,这下压力更大了,容易出现拥堵。
图片来源网络
新能源车加宽虽基于续航、安全和体验需求,但引发的问题不容忽视。车企需在寻求更优平衡。消费者在购车时需要估量下车款会不会导致自己难上手。
全部评论 (0)